沈麗姝再覺得青娘堂姐有想法,現階段也僅限於想想。
她自己算是有金手指的,帶著現代打工人的工作能力和心智穿越到古代,還開掛般的攤上一對開明父母,自己還是這個家裏唯一的女兒,父母對她視若明珠也不為過。
所以她相當於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邁出第一步的過程依然困難重重。
沈麗姝覺得她但凡脆弱一點,或者上輩子還沒體會過經濟獨立的感覺就穿越,大概早就放棄掙紮了。
她都知道甚至是理解沈徐氏的想法和打算。
不是她自負,上輩子自己從小就是美人胚子,在學校是出了名的班花校花,成績也不錯,有什麼露臉拿獎金的活動都能輪到她,一路順風順水到參加工作,這副好相貌同樣讓她在單位領導同事中頗得了一些關照,且關照她的以同性居多。
現代社會女孩甚至比男生更看臉,女生跟女生貼貼更是肆無忌憚。
而她這輩子的長相,從還沒完全長開的眉眼輪廓中,已經能看出要比上輩子更為精致明豔的跡象,沈麗姝有時候照鏡子都忍不住驚歎,她以後該不會長成神仙姐姐那樣吧!
所以明明有靠臉吃飯的實力,按照她娘規劃的路線發展不好嗎?
她大可以不操心這麼多,管爹娘以後生多少孩子,不餓到她就行,隻安安心心在家裏當小家碧玉,比起她如今帶隊創業的辛苦付出,做家務和刺繡的那點工作量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如此苟到十五六歲,有這張臉和她娘長久的謀劃,到那時必定已經謀到了滿意的親事,她隻要乖巧坐等安排,很輕鬆也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
但她卻一分一毫都沒有想過要按照她娘期待的路線。
沈麗姝比誰都清醒,她選了一條現在很辛苦,可能也會遭遇到她這個性別本不應該承受的重重困難、挫折甚至是非議的道路,但這條路是絕對通往光明未來的。
並且她選這條路,也不是出於帶著全家發家致富這麼偉大的誌向,那都是順帶的、或者說她走邁出去就繞不開的過程,而她內心從始至終都隻是為自己而奮鬥。
按照沈麗姝的規劃,如今辛苦奮鬥個五年十年,她往後一輩子都受益無窮,一旦實現財務自由、不必一輩子都受製於人,那就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
她有什麼理由不衝?
所以不管中途遇到多少困難阻礙,沈麗姝都能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但這個時代土生土長的女孩,沒有她這份堅定和必勝的信心,她不會貿然把她們拉進來。
至少也要等她有一定的成就,且人們看到跟著她混的人都得了什麼好處才行。
那時候怕是不用她開口,她看好的苗子就自投羅網了。
沈麗姝並不著急,一路有說有笑跟眾人進了林子裏。
她不知道如何挑選木料,卻明白自己的訴求,詳細解釋了她的簽子需要做成什麼形狀大小和用途,幾位伯父便心中有數,一致表示柏樹和楊樹應該很符合她要求。
其實桐樹也合適,但記是桐子榨成的油有大用處,如非必要他們是不會去砍桐樹的。
反正林子裏的柏樹楊樹就夠多了。
教幾個侄子侄女辨認了楊樹和柏樹,大伯父便扛著斧頭問:“姝娘想要哪一棵?”小孩子才做選擇,芯子是成年人的沈麗姝選擇全部都要,她眨著大眼睛笑盈盈:“我也不知道哪種最好,伯父們能幫我砍兩棵回家對比一下嗎?”
伯父們雖然被侄女甜甜笑容感染得也紛紛露出微笑,但還沒輕易被忽悠,大伯父狐疑的回頭,“姝娘要用那麼多簽子嗎?”
他們這兒林子裏的樹長得都好,隨便一棵樹搬回去也足夠打一套桌椅了,他以為侄女最多用半截樹,他們砍一整棵帶回去,剩下的還能打點家具。
萬萬沒想到姝娘胃口這麼大,張口就讓他們砍兩顆回家。
不僅是沈大伯震驚,其他人也被沈麗姝的口氣驚到了,回頭驚詫的看著她,二弟更是站在樹底下,仰著細脖子看樹冠的同時發出喃喃自語:“這樹好高啊。”
沈麗姝都準備拉堂兄弟們入夥了,見他們反應這麼大,便沒再隱瞞,羞澀一笑:“板栗已經賣完了,但距離過年還有些時日,我想用木簽弄些吃的去街上賣,所以需要的木簽會比較多。”
一聽說她又有做生意的點子了,間接嚐過甜頭的堂兄弟們都雙眼發亮了,沈大伯他們便也不再多言,擺開架勢齊心協力砍樹。
不一會兒,一棵大樹轟然倒地,周圍的小朋友們都發出了興奮的歡呼聲,唯獨提出砍樹要求的沈麗姝略感不適。
她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如今自己衝在破壞樹木的第一線,哪怕這林子野生野長、並不屬於誰家的財產,她依然感覺很心痛,忍不住問伯父們,“萬一我日後需要砍的樹比較多,是不是應該砍多少棵,就給它種多少棵?”
這個問題都不用長輩們開口,幾個堂哥已經七嘴八舌給她解釋完了,大意就是樹木的生命力很頑強,隻要把樹樁樹根挖幹淨,來年會有種子自己生根發芽,並不需要自己親自動手。
沈麗姝這才安心一些,暗自記下以後算工錢要記得多給一份清理樹根的。
現在她是以侄女的身份請伯父們幫忙,不用管報酬,但等燒烤攤順利弄起來,需要源源不斷的木簽,伯父們自然不能無償勞動,她會按照勞動量給他們算工錢,清理樹根大概屬於加班,是她提出來的,她也得算上。
同時沈麗姝也想好了,以後要有機會弄到適合本地生長的樹種,就搞來給這裏種上,就當是為老家的生態環境做一點貢獻,不是說達則兼濟天下嗎?
這麼一想,沈麗姝也不心虛,還覺得自己胸前的紅領巾更鮮豔了,跟小夥伴們一起高高興興的回家去。
接下來,沈家眾人就忙活開了,兄弟幾個分工合作,鋸木的鋸木,切割的切割,到打磨這一步更是連堂哥們都能上手,一直埋頭忙到了太陽下山,沈麗姝和弟弟們在沈家吃飽喝足後回徐爺家的時候,各自懷裏都抱了一大捧紮好的木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