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如願吃到雞蛋韭菜餃子的朱文旭,簡直幸福極了,雖然餃子皮是他擀的,雞蛋是他打了攪好的,溫巧芸隻是起來炒了一下韭菜雞蛋,包了一下餃子。
即便如此,就算溫巧芸特意為小黃煮了昨晚剩下的鯽魚湯,他也不吃醋了。
“娘子,幹活的人來了,”朱文旭從推開院門進來,“張老大也趕了一輛牛車過來,估計是送小豬仔過來了,我先去看看。”
“等等,我跟你一起去。”正在給小黃編草窩的溫巧芸連忙停下手裏的動作,拍了拍身上的稻草。
她要做的狗窩倒是簡單,用稻草像編辮子那樣編起來,然後圍成圓形,做成一個淺口籮筐那樣的形狀。
小黃現在還小,加上受傷了,暫時養在廚房角落,昨晚他們休息的時候,特意把廚房後門開著,小家夥倒也乖巧,知道去後院拉屎。
不過等它傷好了,再大一點了,就可以搬到外麵屋簷下了,溫巧芸準備試試能不能用稻草做一個帶頂的狗窩,到時候用舊衣服包起來,防寒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張勇一家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用朱文旭他們提醒,早早的就到了豬圈這邊,張勇這會兒正在河裏挑水過來打掃豬圈呢,他婆娘則是拿了背簍去割紅薯藤。
兒子張力跟著娘去了紅薯地,正幫著把張力他們挖出來的紅薯扒了泥巴,折掉紅薯柄,然後放到背簍裏。
看到朱文旭和溫巧芸過來,張老大連忙打招呼:“溫當家的,你要的小豬仔,來看看,這可是我親自挑選的,你看這一個個油光水滑的,多漂亮。”
張老大就是幫他們聯係小豬仔的那個,這一片出了名的豬販子,不管是大豬小豬,隻要找他,甭管買還是賣,都沒問題。
張老大拍拍他身後的牛車,十個小豬仔,當真是圓滾滾的,牛車上扔了一大把紅薯藤,這會兒都已經被啃得隻剩下一點莖了。
小豬仔黑不溜丟的,跟溫巧芸上輩子見過的那些白色的大肥豬完全不一樣。
而且這種豬長得慢,就算一天三頓的喂,一年到頭,最多也就能長個兩百斤左右,這還是舍得在喂豬上麵下心思的。
而她上輩子喂過的那些白毛的豬,養上一年,怎麼也三百斤了,區別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這種黑豬的豬肉更香更好吃,溫巧芸可以作證!
溫巧芸養了這麼多年豬,這些小豬仔一看就知道好壞,看來張老大並沒有糊弄她。
“麻煩你了,這是剩下的一筆銀錢,你點一下數。”
“好說好說,溫當家的在咱們烏慶鎮也算是名人了,我還能不相信你嗎?”張老大笑嗬嗬的,不過還是點了一下銀錢。
漂亮話可以隨便說,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事兒,還是要嚴肅的。
至於溫巧芸是烏慶鎮的名人,還不是因為她買了漢子的事兒?
都是十裏八鄉的,除了最開始她偷偷摸摸的不樂意從明月村進出,沒幾人知道她,後來想通了想明白了,加上時間這麼久了,也不怕被人發現什麼了,就有點放飛自我了。
平日裏隻有少數幾個經常接觸的,知道她想買個漢子,現在正大光明的帶著漢子走街串巷了。
這一傳十十傳百的,可不就是幾乎全鎮人都知道了,明月村有個女人不嫁人,買了個漢子回來。
就算那些人不認識溫巧芸,卻知道明月村啊,而到過明月村的,跟溫家有接觸的,可不是都知道這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