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翠英把這些人卻管理的很好,他們自己就有人監督了不說,連統計人數發工錢的事兒都省了心。
要知道這一個村子一百人,五個村子就是五百人,據說人數最多的時候,五個村子加起來近一千人!
這麼多人,要是全都讓他們一個個的來發工錢,那得發到什麼時候。
不過溫巧芸還有一個疑問:“今天也沒見你給他們發工錢,還有另外四個村子也還沒去,那怎麼辦?”
而且根據翠英和柳姨所說,平時也不是每天都會去地裏的。
“放心吧小夫人,這個我也安排好了。”
“每人每天二十五個銅板,一個村子最多也一兩多銀子,我給每個村的村長都留了十兩,領隊每天中午休息的時候就去村長那裏說一聲自己這一隊人的人數,到下午了,再去村長哪裏零錢發下去的。”
村長必須是識字的人,所以他們會統計今天拔草的有多少人,挖地的有多少人等等。
一般來說,活輕鬆的,幹活的人就少些,累人的活兒就多些人幹活,算下來其實也差不多。
這樣等上幾天,等到翠英放在他那裏的銀子用光了,就拿著這些賬本跟翠英結算,作為報酬,村長每人每天五個銅板,筆墨紙翠英提供。
聽完這些,溫巧芸隻能說一句:“果然,還是要多讀書多識字,才能更輕鬆的賺錢。”
溫巧芸是有感而發,翠英卻是認認真真的點頭:“那是當然,但凡認得一些字,去外麵做工都不會被騙,隻是讀書太貴了,很多人都讀不起。”
讀書不但束脩貴,連筆墨紙硯哪一樣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不是天價?
很多時候,一家老小兄弟幾個七八個主要勞動力,也才隻能供養一個人讀書罷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會識文斷字的人,就格外珍貴。
這種事情,溫巧芸也沒辦法,她既不會造紙術,也不知道怎麼降低筆墨的成本,她唯一懂得的,就是關於糧食這一塊兒。
所以最後,溫巧芸隻是輕歎了一聲:“現在還是努力讓更多人都能吃飽飯吧,尤其是地裏的產量提高了,可以賣的糧食多了,手裏餘錢多了,自然就會送孩子上學了。”
比起其他人,溫巧芸更能體會到,眼看著別人上學,自己卻連靠近學校都會被罵的那種心酸的感覺。
而且她還不是因為家裏供不起,畢竟九年義務教育,國家還有貧困教學補助,小學初中幾乎不花錢,隻是需要時間去學校學習罷了。
可因為父母的原因,她卻一次都沒有去過學校。
若不是遇到鄭老師,她現在可能也跟其他人沒什麼兩樣吧?
說不定,現在還在明月村,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為了一畝三分地累斷腰,然後辛苦買個漢子回來,生個孩子,這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
。您提供大神喵小蕊的重生之買個漢子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