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對話儀式結束,開始正式抬人參。
這個活李天行和村長李守國在後麵看著,趙石頭親自操刀。
這也是李天行第一次現場看人家抬人參。
首先要立即用棒槌鎖鎖住棒槌。
鎖住棒槌的意思就是拿棒槌鎖的紅線繩纏在人參的蘆頭上,用秸杆搭成房架子,意為給人參換個新家。放山人稱挖參為"抬棒槌"。
然後由趙石頭拿出快當繩把人參拴起來。
這是一種很神聖的儀式。用兩枚銅錢分別搭在插在地上的索寶棍或樹枝上,防止棒槌"跑掉"。
故老相傳人參很容易成精,要是不鎖住人參這玩意會遁地,直接就跑了。
接下來趙石頭找了個上風頭點了個火堆,這是為了熏蚊子和防止動物靠近。
抬人參的時候是個精細活是萬萬不能被幹擾的,把這些事做完,下麵就是抬人參了。
挖棒槌是很複雜的細活兒,用手扒去人參周圍的亂草樹葉,開出"盤子",用快當簽子仔細拔除人參周圍的泥土,從人參秸杆下麵的蘆頭開始捋著挖,直到人參全部根須露出,任何細小的根須都不能挖斷。清理出來的每根人參須子都要隨時用原來的土掩埋防止剛挖出的人參水分流失。
這其中往外抬人參的過程簡直就像在繡花,畢竟人參價錢高地,看的不僅僅是大小,也要看品相。m.X520xs.Com
一苗好的人參,蘆、須、形、體,樣樣都得好。
人參挖出來哪怕是斷一根須子都會影響他的價格,這種小的二甲子還好些,要是那種頂級的六品葉全須全尾的和斷了須子的搞不好價錢能差一倍。
這一抬就是半個多小時過去了,這還是因為是二甲子人參小,須子少的原因。
整個挖人參過程當中李天行和村長李守國大氣都不敢出,屏息凝氣的站在後麵看著趙石頭,就怕影響了人家。
好歹等挖完了,李天行看到了這棵二甲子的全貌。
這棵人參大概也就二兩,品相一般,但是趙石頭的手藝沒的說,這人參出來是全須全尾,沒掉一個須子。
說實在的,要是讓李天行去人參行,看到一個二甲子參都懶得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看到自己這輩子第一個跟著挖到的野山參,李天行是怎麼看都看不夠,好東西啊!
挖出人參並不是結束,趙石頭揭一大塊新鮮苔蘚鋪好,放上一些原來的土,把野山參須子攏好,用野山參把人參裹住,外麵包上樺樹皮,用樹皮當繩捆好,這叫"打參包子"。
這是放山人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保存人參的方法,用這種方法保存的人參能夠日久不腐。
然後趙石頭還把成熟的參籽兒散播到土裏,長出參來留給後人。挖參之後,要把挖出參的坑用原來的土填平,並在上麵插上樹枝,鋪好植被草皮。以利於恢複地貌,以後還有新的小苗拱出來。
這個流程才算走完了。
李天行他們三個人挖參第一步成功。
初戰告捷。
不過這當然不是結束,這可是一個曾經出過六品葉的老垵子,怎麼可能就出一苗二甲子。
要說這趙石頭也是有本事的,老輩人傳下來的手藝,隻要讓他找到了第一苗人參,他就能順藤摸瓜一直摸下去。
現在就是他表演自己絕技的時候了,隻見接下來趙石頭抬眼望去,看了看四周的地形,又看了看樹之間哪裏可以灑落陽光,有光但是還不太足,又從這棵二甲子參東南西北一米處各挖出一小塊土,用手捏了捏感受了一下水分。
他的眼光就看向了左前方的方向,那邊有一苗楊樹,不算太枝葉茂盛,有空隙,水分足,風可以刮過去,但是因為有幾棵樹擋著,風不會太大,。
趙石頭心中有了定計,走了幾步,用索寶棍撥開雜草,旋即又是大喝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