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收獲的季節(1 / 2)

正始二年,辛酉年六月,因吳軍在西線荊州沿漢水北上,略襄城、相中等地,司馬懿遂督軍離開洛陽,南下救援。

而東線淮南這邊,王淩、孫禮等人根本不需要援救,隻靠駐軍就給了吳軍迎頭痛擊,確實表現得比西邊好。皇帝便專門下詔書,嘉獎了淮南有功官員,詔書中還提到了秦亮。

秦亮這種級別的官,大名能出現在聖旨裏,相當難得。如果後世的史料研究這場戰役,秦亮在這個世界也算是青史留名了,因為他知道這種詔書之類的東西有存檔,研究史料時比較容易查出記載。

不過正如秦亮所料,朝中大臣(皇帝才九歲)認定的、此役最大的功勞是當地主官,從賞賜的絹布數量就區別明顯。王淩、孫禮每人七八百匹絹,秦亮隻有幾十匹。王淩和孫禮要把一大部分絹都分給陣亡將士家眷和有功將士,秦亮得到的本來就少、且他是佐官不是主官,倒不用分了。

在大魏國絲織品和糧食,就是錢,完全可以當一般等價物交換任何商品。所以朝廷就是在賞錢。

隻賞錢當然不行,王淩已經是東南一方諸侯,便要加封號。於是朝廷的詔書裏,要把王淩的亭侯、進爵為鄉侯,封為南鄉侯;又加車騎將軍號,儀同三司,食邑增加到一千三百五十戶。車騎將軍的地位非常高,大將軍之下就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這些名號了。

孫禮則被征召為少府。秦亮果然沒琢磨錯,朝廷這是要先給孫禮一個地位高的京官,等著有空缺了再讓他出鎮地方。

少府是九卿之一,在原先的三公九卿體係裏,這是地位非常尊崇的官職。不過曹魏以來、官僚體係變化很大,正在向三省六部製的雛形演進,少府的很多權力,早已被大司農、禦史中丞、司隸校尉等官職給分了。少府剩下的實權實在很有限,不過作為品極高、地位高的九卿,先給孫禮當著養尊處優沒什麼毛病。

但秦亮這種佐官,出力的時候沒少出,分贓的時候好像沒他什麼事?文書裏壓根沒提究竟給他什麼官、升幾級,隻說召秦亮回京。

秦亮有點不明白的是,自己雖然是佐官,但在勝仗裏起到的作用、功勞在那裏擺著,人家王淩和孫禮在奏報裏,也沒少寫好話;何況秦亮是曹爽掾屬出來的,不是好處應該優先考慮他這樣的人嗎?

畢竟洛陽的大魏皇帝才九歲,一個孩子說話基本等同於放|屁,現在司馬懿又南下督軍了,朝中不就是曹爽說了算!

怎麼封賞、不過就是踏馬的曹爽一句話,我提著腦袋、頭頂滅三族的風險跟你混,就這麼對待自己人?沒有功勞的時候,怕提拔太快難以服眾、沒有理由等等,都可以理解,現在是怎麼回事?

豔羨著王淩孫禮的各種侯爵、將軍、九卿,秦亮啥也沒有,一時間確實忍不住會暗暗腹誹。不過朝廷召他回京,還沒有明確什麼官位,便讓他仍然保留著一絲希望。事情還沒落地,萬一是好事多磨呢?

他覺得,不如先沉住氣,等等再說……

孫禮要回洛陽,秦亮也收拾東西,準備跟著孫禮的隊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