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招式未老(1 / 2)

秦亮通劍術,他當然明白格鬥中的一種情況。便是招式沒用老,後招就藏著各種變數、進退都更為容易。

看著眼前一大片敵軍軍營,空空如也、煙霧繚繞,秦亮忽然想到了比劍的情形。諸葛恪是主動撤退的,其軍隊沒有遭到決定性的打擊,幾乎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戰鬥力,也就是、招式沒有用老!

秦亮站在戰馬旁邊,拿起一張地圖看了一眼,然後抬頭觀望東邊的景象。

諸將也陸續走了過來,老將胡質側目一看,淡淡地說道:“前麵就是羨溪,沿著羨溪往東走、在大江北岸有座羨溪城。”

秦亮“嗯”地回應了一聲,他沒親自去過,但地圖上畫了大致位置。

接著秦亮便道:“胡都督遣一良將,率騎兵為前鋒,中軍也安排一將隨行。兩路馬隊相互策應,鋪路清繳、探知軍情,為大軍開道。”

胡質拜道:“領大將軍令,仆遣長子胡威前往。”

秦亮聽罷遂道:“前線臨機決事,以胡都督之子為準。”

胡質立刻再拜。

秦亮轉身對諸將道:“各部照進軍順序,依次出發,保持正常行軍。”

眾人紛紛揖道:“喏!”

須發花白的胡質、又看了一眼秦亮手裏的地圖,似乎欲言又止,終於沒說什麼。

秦亮當然知道,沿著羨溪流域到大江之畔,大概也就百來裏地。隻要諸葛恪到達羨溪城、守住陣地,大江上的吳軍水師開船來接應,鴨子就要坐船飛了!

大概因為三年前的東關大敗,胡質也在軍中,所以才不好意思、質疑秦亮的決策。畢竟秦亮此番沒有大敗,還在一日之間即占據了極大優勢!

剩下的武將們,大多都是中壘、中間二營的將領,幾乎全是秦亮提拔的人,自然也對軍令言聽計從。

大夥隻是沒說出來而已,但人都是貪心的!或許已經有人想建議輕裝簡行、急追敵軍了。

何止是武將們這麼想,秦亮何嚐不心急?

他還想著憑借東關之役的威名,回到朝廷幹大事。此役打到現在、自是勝仗,可是諸葛恪根本算不上大敗,秦亮也總覺得還差點聲勢!

秦亮暗自深吸了口氣,並未有改變主意的打算!他當即便踏在馬鐙上,翻身上馬。

打仗就是這樣,便如賭博似的,贏了時、卻很容易嫌贏得不夠多!還得自己設法去消化情緒,諸如別人可能的質疑、仿佛就在眼前的誘惑。

但敵軍保存著戰鬥力、在有序撤退的時候,秦亮也很難有什麼立刻見效的對策;如果太心急了,極可能還會被反咬一口!

要是追擊的距離長、地形合適,還能想到辦法,抓住戰機一舉擊潰對方,畢竟撤退的一方士氣更容易低落。但現在的問題,隻有兩天的行軍路程;諸葛恪還有那麼多人馬,如果他一門心思想跑,根本拿他沒什麼好辦法!

這玩意就跟會戰一樣,對方不配合、很難來一場大的。便如同秦亮在漢中,與薑維轉悠了幾個月,漢中地方也不算很大、且薑維的兵馬基本都是步兵,但秦亮還是沒把薑維的大部主力抓住。

想打敗對手,要看實力、具有難度;但人若隻是不想死,便沒多大難度,所謂不作不死!

各營慢慢出動了,秦亮也騎馬與中軍大隊一起慢行。

行軍地形還算平坦,大地上有平緩的起伏坡度,偶爾能見到低矮的小山。這樣的地方,其實比在平原上看得更遠,無論是在低處看高處、還是在高地上俯覽四野,都看得更清楚。

秦亮派出去的中軍騎兵前鋒,乃熊壽的部下、名叫毛武。

沒過多久,大軍前方還沒走到羨溪,毛武便派人回來告狀了!

原來是前鋒馬隊在路上,發現一些被丟棄的車輛,車輛上有財貨。胡威的部下便一擁而上,去搶奪財物,胡威竟不能約束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