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此役丁奉也脫不了幹係,至少在東關的部署,諸葛恪便完全聽從了丁奉的建議。
不過諸葛恪自己打的戰,心裏當然有數。若是真誠地看待此事,丁奉自當不是主要責任,問題還是他諸葛恪!
因為丁奉之前說什麼、要拿秦亮做墊腳石,並在魏軍衝上東興堤之時,主張與魏軍大戰;一切主張,都是在與秦亮交手之前罷了。
而諸葛恪是在東關大戰不利之後,才犯下的決策大錯。連不知者無罪的借口、也是談不上!
諸葛恪再度轉頭、看了一眼身後,不動聲色地試探道:“羨溪那一仗,或許不該打的?”
丁奉沉吟不已,不置可否。
過了一會,丁奉才道:“馬兵抵達戰場之後,一時間的機動很快,有時確實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戰船好使。”
“唔……”諸葛恪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當然還不止這個原因,秦亮軍的戰力、軍紀、戰術都堪稱精銳,正麵步戰時吳軍也要差一些。
那些山越精兵,就是諸葛恪親自訓練出來的。諸葛恪當然明白,治軍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仿若那些舞姬,上台那一會表演得好不好、自然要看臨場發揮,但還有更重要的地方,便是觀眾看不見的平時訓練!在軍中則是如何編製行伍,如何激勵將士,如何訓練戰術,如何保證飲食充足,都會在戰場上影響軍隊的戰鬥力。
丁奉提到的忠武侯諸葛孔明,也是擅長治軍,而且還擅長理政、外交,可謂全才。漢國國弱民少,忠武侯也沒太多震驚世人的斬獲,但他就是能在西線壓著曹魏打。
剛才丁奉拿秦亮比忠武侯,此時諸葛恪一尋思,其用兵氣度還真的有點像。畢竟能讓丁奉這樣自視甚高的人、說話變得保守起來,絕不能隻靠運氣。
諸葛恪年少成名,經曆大小戰役無算,哪能不明白這樣的道理?東關大戰半日,一出手、諸葛恪就知道有沒有了!
但直到現在,諸葛恪才終於懊悔不已,追悔莫及!如果光陰能夠倒流,他當時其實是機會脫身的阿。
東關大戰結束,天已經黑了,夜色能掩護大軍順利脫離戰場,此乃天時。往東走十來裏,便能到羨溪,循著羨溪東下,還能找到城池據點穩住陣腳,此乃地利。當天吳軍根本未遭擊潰,各部都保持著隊形和戰鬥力,不經曆一場大戰、不可能潰散,此乃人和。
如果諸葛恪當機立斷、直接放棄此役,敗局避免不了,東關、濡須口等地丟失也沒辦法,但損失不會如此之大。
最起碼他辛辛苦苦多年積攢下的數萬山越兵,不至於一天之內就損失大半,大吳軍力也不會傷筋動骨!
現在元氣大傷,江北地盤也是保不住的,各處要地全都要丟!沒有軍力的有效威懾,許多地方根本守不住。
“唉……”諸葛恪忍不住,仰天長歎了一聲,看著灰蒙蒙的天空緩緩道,“真是天不遂人願阿。”
本來在淮南還有進攻形勢的局麵,一下子變成了全線後退、艱難自保的情況。急轉之下,其中失落,其中苦楚,又與何人言說?
何況諸葛恪現在自身的性命、前程都有危險了。諸葛恪情知要不了多久,便要被迫回建業述職。
此時他腸子都悔青了,卻顧不得去多想。他不得不想起了一個人,朱異!
當時丁奉也勸過諸葛恪、慎重決策,但朱異才是力主退兵的關鍵人物!
最麻煩的是,朱異的叔父朱據,乃太子那邊的死忠。諸葛恪其實也算是支持太子的人,當然還包括丁奉以前的舊主陸遜。
於是諸葛恪再次開口試探道:“朱丞相早已到了徐塘,卻一直按兵不動。我派人去催促他攻打東興堤,他也是拖拖拉拉,那麼近的距離,一整天都沒到!”WwW.com
果然丁奉道:“朱丞相似乎對全局影響不大。”
諸葛恪搖頭道:“賊軍離開東關,倉促追擊我軍,其後路完全在朱丞相的兵峰之下!濡須山七寶山二城、東關關城也仍在我軍手裏,朱丞相若是及時出手,與守軍裏應外合,便可先斷了秦亮軍的後路;魏軍必然驚慌,怎能讓秦亮軍集中主力,對我發起奮力一戰?”
丁奉皺眉不語,顯然不是很讚同諸葛恪,但沒有再爭論。畢竟太子這邊的人,有資格站隊的,還得陸遜、朱據那樣的地位,丁奉當初隻算追隨陸遜的立場罷了。
有些事並不是那麼簡單,還不是看怎麼說?
。您提供大神大魏芳華的秦亮呂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