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後用莊重的聲音道:“大將軍的建議,我已知曉。”
王康遂揖拜道:“臣請告退。”
張歡馬上從旁邊走過來。王康隨即後退了幾步,然後跟著張歡出門。
郭太後在這裏等了一陣。待朝堂那邊的集議結束了,張歡又留下了度支尚書諸葛誕、帶到閣樓中覲見。
諸葛誕見禮時,張歡掀開了珠簾一角,將書佐記錄的文書送進來了。
珠簾外諸葛誕的聲音道:“臣拜見皇太後殿下,恭祝殿下鳳體安康。”
郭太後回應了一聲免禮,隔著珠簾觀察了一下諸葛誕,不動聲色道:“大將軍還是重視公休的。”
垂目看著下方的諸葛誕、臉上的神情微微有點動容。這倒讓郭太後不甚理解,她剛才說那句話,隻是為了安撫諸葛誕而已。
因為具體議和之事、最好還是要讓諸葛誕出麵,以親戚私交的名義。
郭太後見狀,試探了一句:“文皇帝在時,孫仲謀便曾遣使稱臣求和,結果答應的事一樣沒做到。如今朝廷也沒多少必要、與吳國人議和。不過既然大將軍願意看公休的情麵,聽聽吳國人的說辭也無妨。”
諸葛誕道:“臣家在魏地,仕於魏朝,必不敢因親戚之情、而廢國家大事,更不敢有負殿下、大將軍信任。”
郭太後想了想,問道:“卿以為,是否答應吳國人求和?”
諸葛誕拜道:“隻有吳國主稱臣納貢,重新遣使來京,方可名正言順地修複關係。”
郭太後道:“如此最好。但要告誡吳國主,不能出爾反爾,像當年一般、一旦戰事稍緩便翻臉不認。他們若敢出兵侵擾我國所占之地,定不輕饒。”
諸葛誕道:“臣請將殿下之言、轉述於同族侄子,即東吳將軍諸葛恪。”
郭太後應了一聲,忽然又道:“公休應有真才實學,不然大將軍亦不會如此看重。”
不管諸葛誕以前幹過什麼事,至少他現在還在朝中為官。郭太後這樣一說,比起讓諸葛誕隻對王家馬首是瞻、總要好一些。
諸葛誕聽罷,緩緩深揖,拜道:“臣謝恩告退。”
……諸葛公休回到朝堂,此時前來議事的大臣們都已離開。他獨自往南走到尚書省庭院,沒見到尚書右仆射夏侯玄,遂也帶著佐吏出宮了。
公休當年最好的朋友,便是鄧颺與夏侯玄。
鄧颺是被司馬家除掉的,以夏侯玄與曹爽的關係,夏侯玄估計也危險。公休確實被嚇到了,他也可能會被劃入同一個圈子、遭到秋後算賬!
後來王淩秦亮等人起兵反抗司馬家,公休十分佩服;但在他眼裏強弱明顯,揚州軍簡直就是在送死,根本不可能成功。未料一個多月之後,情勢便已驟變!
那時公休的心情是崩潰的,明明什麼都不做、處境就能改變,卻因為自己多此一舉,反而站錯了地方!家破人亡的恐懼,才讓他慌不擇路、病急亂投醫,對長女說了一些話。
其實以當時的情況,公休的做法也談不上是下作。
長女是司馬家之婦,秦亮帶兵攻入洛陽,司馬家的婦人就是敵方家眷、戰利品而已。秦亮把諸葛氏救出來,公休讓她去致謝,那是自己知趣……兵荒馬亂的時候,失敗者別說保住名節,命都保不住。看看曹爽之妻劉氏的悲慘遭遇,便知道了。
是被一群亂兵在光天化日之下當眾婬辱、然後斬首,還是私下裏去報答一個有恩之人更羞恥?
沒想到正大光明的兩次聯姻、都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反而是對秦仲明無意間的主動示好,作用極大!之後秦仲明便信守承諾,多次幫住過公休。
小女諸葛淑回來就說了,王公淵想休妻,全靠秦仲明從中勸說,危機才得以化解。畢竟揚州勤王之役,幾乎就是靠秦仲明在前線打贏的,秦仲明的意見、對王家自然很有分量。
其實公休也不知道,長女去見秦仲明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後來沒好意思問;諸葛氏也不說,隻說秦將軍許諾過了、會保住妹妹在王家的名分,保諸葛家無虞。
不管怎樣,大將軍秦仲明很給公休情麵,連皇太後殿下都察覺到了。說公休有真才實學、大將軍才會如此看重。
諸葛公休尋思著,如今隻要心向秦仲明,應該是沒有站錯地方!
。您提供大神大魏芳華的秦亮呂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