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勁的西風時不時地刮起一陣涼意,滿地脆葉沙沙作響,被卷上半空後來回飄落。
胤禎在弘明的攙扶下,第一次走出這困住他八年的壽皇殿,深秋的京城,印入眼簾的不再是春暖花開,而是滿目蕭條。
他小心翼翼地捧著懷中的青花壇,寬長的衣袖輕掩在壇子上,為她遮去秋風中飛揚的塵土,一步一步向接他回府的馬車走去。
這些年弘明一直同他禁在壽皇殿,府邸全由弘暟一人打理。雖然在弘暟的精心操持下,當年的十四王府一切都保持著原有的模樣,卻再也給不了他家的感覺。
一場簡單的洗塵禮後,胤禎獨自抱著青花壇回了屋。
熟悉的房間,熟悉的擺件,觸動了心底塵封已久的憂傷。本以為自她去後,這顆心早已如止水。可當再次走入他們共同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當回憶又一波波襲來時,情緒就似洪水般洶湧澎湃,悲傷得一塌糊塗。所以當晚,他又一次酩酊大醉,因為在醉生夢死中與她相遇,是他這麼多年來,唯一自我救贖的方式。
再次歸來,府中的事已不再插手,府外的事更不再過問。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一個人獨處,或是養花遛鳥,或是寫字下棋,又或者隻是抱著青花壇呆坐在窗前,也能過上一整天。若是真悶了,就去園子裏轉轉,徘徊在她曾經常走的小路,停駐在她喜歡的葡萄架下,小憩在架下她專屬的貴妃椅上。。。。。。園子裏的一切,都是為她而建,一花一草都讓他回憶滿滿,也常常讓他失魂落魄。
一日午後,孫兒們在園子裏嬉戲玩鬧,吵醒了小憩在葡萄架下的胤禎,看著遠處天真無邪的孩童,胤禎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梅兒,我們曾經期望的日子,我都替你過著。”那年葡萄架下,他們一起憧憬的未來,如今都實現了。
可是話未說完,笑容已失。這種含飴弄孫的場合,即使實現,少了她又怎麼會是幸福的呢?所以胤禎此刻內心的幸福感被遺憾替代,心間的每一寸都被苦澀填滿。
想轉身逃離,卻又心有不甘。不甘心這麼美好的畫麵裏少了她,不甘心就這樣與幸福擦身而過,不甘心近來夢裏再沒有她的蛛絲馬跡。所以他咬牙定了定心神,徑直去了西屋的閣樓,那個他一直想去卻又不敢踏足的地方。
如果說這府裏的園子是他們一家共同生活的烙印,那麼西屋的閣樓便滿滿的都是她專屬的印跡。
推開門的刹那,他的心已變得陰雲密布,不受控製。
“這閣樓冬暖夏涼,於我是最好不過的。”
耳邊飄過那年剛建好閣樓帶她來時,她說過的話。仿佛發生在昨日,她歡喜的模樣,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情都清晰地浮現在腦海。
沿著牆角緩慢移動,將這閣樓細細打量。床上是她午睡的恬靜模樣,梳妝台前是她精心描眉的背影,書桌前有她認真看書時的側臉,院裏飄著她熱情打趣他的動人笑臉,油燈下還留有當年她常常等他深夜而歸的倔強身影。。。。。。每一處都不禁浮現出她熟悉動人的輪廓,勾起無限的思念。
胤禎反複地將每一件家具仔細摸索,就好似輕撫著佳人俊秀的臉,曼妙的身姿,瘦弱的脊背。當迷離的雙眼落在屋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時,才稍稍從回憶中緩過神。
角落裏有一個蓋了碎花布的帶鎖箱子,這與當年放在書房的滿載她珍愛物品的箱子一模一樣。那個箱子曾經還讓他大吵了她一回,可這裏的箱子,雖一直都在這裏,可這麼多年他從未見她打開過,隻一次聽她說起過有關箱子的事,那時她為他還債,翻找了箱子,還在裏麵找到她姐姐留給她的信,想來這箱子裏裝的都是些她出嫁時娘家給的私房物件,所以這麼多年他都未曾留意。
可今日,看著這牢牢緊扣的銅鎖,看著這與書房裏同等模樣的箱子,胤禎的內心開始七上八下。他急切地找來工具,將銅鎖撬開。
箱子裏沒有金銀財寶,沒有鳳冠霞帔,有的是一疊一疊的畫像,是一本一本的日誌,是一字一句的蝕骨深情。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胤禎出征二十一日,想他,每日每夜。。。。。。”
“捷報頻頻傳回,今年的中秋,京城又是一片喜色,佳節將至,弘明寄去的書信,他可有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