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城乃當今天下第一名城,豪門權貴意氣風發,文人士子舉止風流,商賈布衣精神抖擻,按理說這裏的老百姓什麼大人物沒見過,什麼大場麵沒經曆過,可偏偏這會兒都摩肩擦踵、人頭攢動地往城門方向湧,就連宮城邊上,那素有“三公巷”之稱的吉安巷中也跑出了兩個衣著華貴的女童,一臉的期待與好奇。
兩個小女童歡快嬉笑著跑在前麵,兩個十三四歲的小丫鬟膽戰心驚地跟在後麵,口中不停喊道:“萱小姐、葳小姐,你們慢些……”
跑在前麵的紅裙小女孩一路蹦蹦跳跳,繞著巷口那戶大宅門前的石獅子轉了一圈,又繼續向前跑去,嘴裏喊著:“快些,晚了看不到了。”
隻聽後麵一個脆生生的女童聲音喊道:“萱姐等我,等葳葳。”
紅裙小女孩停下腳步,看著後麵粉雕玉琢似的小妹追來,故意板起小臉:“就你麻煩,下次不帶你出來了。”
紅裙女孩是相府三小姐,名韓萱,今年八歲,正跑過來的是她的小妹韓葳,隻有六歲。韓葳受到奚落卻也不放心上,跑到姐姐麵前,兩隻眼笑成了小月牙,撒嬌道:“葳葳不麻煩,葳葳給姐姐作伴。”
韓葳年幼,很少出門,這會兒稀裏糊塗地被姐姐偷領出府,不由好奇問道:“為什麼要去看那個肅王世子?他很好看麼?”
韓萱擺出一副為姐的姿態:“想看熱鬧就別多問,跟緊我不要亂跑,街上有壞人,記住了嗎?”
韓葳點頭如搗蒜,晶亮的眼睛中閃著怯意,韓萱小大人似的摸摸她的腦袋,疼愛地牽起妹妹小手,又見街上人潮洶湧,不免緊張起來,牢牢將小妹護在身邊。
此次出街,是緣於韓萱在書房外偷聽到爹娘之間的一段閑話,說是今日肅王世子進京,城中不知有多少人正翹首以待,就等著看這個傳說中已經傻了十年的肅王世子,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
十年前,淮安王趙辰央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京都永安城下,趕走東齊陳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趙”。那時的大趙版圖同今日相比,還有一塊勢力尚未歸順,就是膠東肅王李擎蒼及其手下的二十萬肅王軍。其時剛剛拜相的韓平川為止兵戈,孤身入肅王軍談判,最終說服李擎蒼棄甲投誠,戰亂的陰雲隨即消散。
然而令韓平川感到為難的是,趙辰央執意要求李擎蒼把兩歲的兒子送入京中,而李擎蒼則言稱,肅王妃受驚難產生子,小兒體弱多病,不宜過早離開自己身邊。
十年來,大趙皇帝趙辰央多次以各種理由召肅王世子入京,卻隻得到世子李迎潮癡傻愚笨,智識未開,不宜入京的答複。
直至近日,太後提出要讓太醫院給李迎潮會診,終於逼得這個已經十二歲的肅王世子離開膠東,孤身入京。
韓萱對爹娘的談話似懂非懂,隻知道有個挺重要的人物要來永安,有人說他傻,又有人說他不傻。韓萱心下好奇,領上小妹,打算去一探究竟。
姐妹倆旋即向豐安坊走去,那裏剛剛被整修出一座世子府,裏麵一應物事、僮仆婢女皆是禦賜,規格堪比皇子府。韓葳小手被韓萱緊緊拉著在人群中穿梭,左顧右盼,甚感新奇。
永安城中裏坊縱橫,街市車馬喧囂,政權的更迭絲毫沒有損傷它的元氣,它依舊是當世最為大氣繁華的城市,相臨的北遼國經常送貴族子弟前來求學,西蜀國的商賈遊藝之人,也紛紛以能在永安城立足而自豪。
十年了,百姓比朝臣更淡然地接受了改朝換代的事實,小生活張羅的是紅紅火火,而那些文人士子也漸漸膽子大了起來,當街議論起國事,旁若無人。
“老肅王年事已高,至今隻有這麼一個兒子,若真是個傻兒,待肅王爺百年之後,聖上收回兵權指日可待!”人群中一個青年公子搖著扇子徐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