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皇門宴唇槍舌劍(1 / 2)

李擎蒼簡單用過早飯,跟隨內侍朝宮門走去,陸仕潛和餘勝翼兩人扮作侍從跟在其後,各路文武大臣陸續從各方向此彙聚。淮安王趙辰嘉帶著一名美妾乘轎攆而來,韓平川在其後不遠處。

李擎蒼停在宮門口張望了一會兒,朝臣中有些是舊相識,有些是生麵孔,不過李擎蒼雖褪去了戎裝,冠帶素袍,往那一站依舊不怒自威,即便是舊相識中也無人上前同他搭話。李擎蒼不甚在意,不動聲色地看著韓平川大步朝宮門走來。

“王爺,旁邊那個少年就是韓杉,這似乎是韓平川第一次帶著兒子出現在公開場合。”陸仕潛在旁低聲道。

韓平川倒沒像其他朝臣那樣,看到了李擎蒼卻裝作沒看到,反而很坦蕩地走到李擎蒼身前,一撩衣擺便要下拜,李擎蒼連忙製止,扶住韓平川,韓平川笑道:“王爺,多年不見,別來無恙?”

“我老了,倒是韓相,風采更勝往昔。”李擎蒼笑道,又看了看韓杉,“令公子一表人才,韓相有福氣啊。”韓杉聞言忙上前見禮。

內侍一旁躬身道:“王爺,大人,該入宮了,隨行人員隻能宮外等候,當然,杉公子可同韓相一起。”

李擎蒼回身對陸仕潛和餘勝翼點了點頭:“你們兩個在此等候。”然後同韓平川一起由乾安門進宮。

大概是諸王入京,今年的太後生辰陣仗不得不比往常大些,經過太常寺和宗正的商議,搞出些往年從未有過的儀式,如百官隨同太後為民祈福之類的,眾臣一臉嚴肅地陪在下首,李擎蒼一臉漠然地隨大流,心中卻感滑稽可笑。午飯過後,眾人又被請至朝陽閣聽戲,折騰一天,終於到了最隆重的正明殿壽宴。

壽宴上眾人分案而坐,上座中,帝後分坐太後兩側,下麵東首為依次為太子趙靈昭、大皇子趙靈暘、二皇子趙靈暉、太尉江狸等大臣,西首依次為肅王李擎蒼、淮南王趙辰斌、淮安王趙辰嘉、丞相韓平川等臣。韓芙與趙靈昭同案,韓杉則在韓平川身後。

宮女魚貫而入,布菜斟酒。趙辰央號召眾人舉杯同飲,眾人齊祝太後福體安康、萬壽無疆。趙辰央放下杯子,緩緩道:“今日眾卿聚在一塊,一來是恭賀太後生辰,二來,朕也有多年未見過三位王爺,甚是思念,大家聚聚而已,不用拘謹。”

舞樂起,氣氛隨之而轉,趙靈昭打頭陣,舉杯遙敬太後,太後以茶代酒,隨後皇子宗室諸人紛紛起身,趙辰央笑道:“行了,太後年紀大了,即便是茶也不能這麼個喝法。”

太後也跟著一笑,道:“大夥就當尋常家宴就好,哀家這裏沒那麼多講究。”

李擎蒼低頭一聲冷笑,起身舉杯道:“臣這杯酒,太後您老人家可得賞臉,否則臣千裏迢迢入京豈不成了笑話。”

太後臉上尷尬之色一閃而過,旋即叫身旁宮人倒酒,笑著舉杯應道:“肅王爺的酒,哀家可不敢含糊,王爺遠道而來,哀家很是高興,人老了,難免想見見舊人,希望沒有擾了王爺的軍務。”

李擎蒼一笑,剛飲盡杯中酒,就聽有人道:“王爺平日軍務繁忙,就當來京休養些時日又何妨?”

李擎蒼看向對麵,見說話的是趙靈昭。二人此前從未謀麵,但趙靈昭在朝中一向都毫不掩飾自己對李擎蒼的忌憚和敵意,明裏暗裏不知想了多少法子想在肅王軍中分一杯羹,李擎蒼不由暗笑,饒有興致地打量起這位太子殿下,雖然他內心並沒怎麼把趙靈昭放在眼裏,但他欣賞有銳氣的年輕人。

李擎蒼意態閑然地給自己倒了杯酒,歎道:“北遼人突然陳兵邊境,離開肅王軍久了我心難安。”

李擎蒼眼神看似不經意地掃過上首的趙辰央,企圖從他的反應中窺探一二,隻見趙辰央一邊給太後夾菜,一邊渾不在意地道:“北遼那幫人嘛,哪一次不是一冒頭就被肅王軍給摁回去了?朕才不擔心,他們要敢來,就當是給肅王軍陪練了。”眾人聞言皆笑。

趙靈昭徐徐道:“一向聽聞肅王軍軍紀嚴明,人才濟濟,王爺享享清福又有什麼大礙?若真是王爺不在就出了亂子,那王爺這個膠東之主可就有些名不副實了。”

李擎蒼聽出這是趙靈昭諷他在膠東一手遮天,麵上卻毫無慍色,嗬嗬一笑:“肅王軍這幾年在著重培養年輕將領,如我這等老骨頭差不多也都放手了,隻不過人老了難免愛操心,畢竟那些孩子們沒見過什麼真正的大場麵,北遼那邊可沒什麼王子會突發奇想,來找我們合作。”

殿中的很多朝臣都還不知海臨風與趙靈昭聯手之事,李擎蒼這樣當眾說出,很多人聽得雲裏霧裏,唯一明白的就是他說的肯定不是什麼太子殿下愛聽的話。李擎蒼句句帶刺,暗指趙靈昭在鎮海軍所立之功算不得什麼,畢竟瀛洲島國對大趙的威脅完全不能與北遼相提並論。趙靈昭聞言雖神情不變,麵上笑得一片溫文,卻不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