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五十七 漢語拚音(下)(1 / 2)

孔穎達不停地點頭:“令師思慮深遠,果然是高士,這確實是個問題,昔日老夫有一好友,二十餘年未見,結果開口便是川音,老夫根本聽不懂,原本還未曾覺得這是個問題,但是如今看來,倒的確是個問題啊!隻是三明,你所說的拚音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還有,拚音是如何書寫的?”

蘇寧拿起毛筆,在宣紙上把聲母和韻母以及整體認讀拚音全部寫了下來,拿給了孔穎達看,把每一個拚音都給讀了出來,久遠的記憶回來了,那個時候大家一起排排坐吃果果的日子,還有老師說,同學們跟著一起讀,老師寫,同學們跟著一起寫,從一個字也不認識一直到脫離了拚音,這些幹淨的記憶,這些童年的記憶……

不過現在可不是感慨的時候,蘇寧整理了一下思緒,慢慢說道:“這就是拚音,這種特殊文字是極西之地一種曆史非常悠久的文字改編而來,每一個文字都有特殊的讀音,而且可以相互組合,這和我們之前所用的兩字相切讀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更為準確。

而且用了音律的音標法,各種字母之組合都有讀音,師尊根據我們漢字的真正讀音組合出了四種讀音,標在這些拚音之上,比如這個d和a,組合起來就是da,第一聲讀作“搭”,搭建的搭;第二聲讀作“達”,達官貴人的達;第三聲讀作“打”,打仗的打;第四聲讀作“大”,大唐的大,老師,您看,是否除了這四聲發音,我們就再也找不到第五種?一個拚音四種讀聲涵蓋了很多個字,是不是很方便?

而且您聽,這種讀音說出來的話就可以這樣說:一個拚音四種讀聲涵蓋了很多個字,是不是很方便?您覺得呢?隻要學會了拚音,通過拚音,就可以非常輕鬆的學會這種口音,如果大家都可以用這種口音相互交流,那麼便不用擔心不同地域之人不能相互交流,鄉音也不用放棄,豈不是很好嗎?而且拚音很好認,很好讀,比起一邊識字一邊記住發音,不是更為方便嗎?這樣,就是三歲小兒,隻要記住拚音,隻要有拚音,也能讀書。

將來若是全大唐都得以推廣這種拚音,成年人怕是做不到了,但是孩子是可以做到的,所有的孩子都學拚音,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用這種口音來說話,不說遠,二十年三十年以後,這種口音就可以伴隨著拚音的推廣而遍布大唐了。”

蘇寧說了幾句在目前聽來像是火星語言的普通話,並且說出了拚音和普通話口音推廣之後可以帶來的好處,後來的國家不也就是在幾十年之內基本完成了這個任務嗎?而且目前大唐的人口這麼少,推廣起來更為容易。

孔穎達一邊聽一邊點頭,他是何等的明白人精明人,所謂人老成精,而且一直以孔子為榜樣立誌教化萬民的孔穎達更為注重這種拚音對於教化萬民的作用,更是對於識字的作用!兩字相切讀字法較之前漢以前的讀字法進步了很多,但是依舊沒有跳出識字的前提就是識字這樣一個怪圈,而且各地的鄉音不同,說出來的話也就不同,交流起來甚是不方便,而這個拚音,本身就帶有讀音,學習起來,更容易潛移默化之中將口音練就。

孔穎達非常敏銳地意識到,如果可以教會所有的孩子讀拚音,並且刊印一批帶有拚音的書本,哪怕是在家中,也可以識字!孔穎達也想到,如果孔家大力支持這項政策的推動,成功之後,孔家地位就會更上一層樓,孔家就會擁有更加超然的地位,自己,說不定也能和諸位先賢一較高下了!

孔穎達感到自己的心髒跳的撲通撲通的,定了定心神,孔穎達很認真的說道:“這種聲音果然較為正規,聽起來也頗為清楚明朗,三明,你把這些東西整理成一份完備的奏折,老夫為你上奏陛下,這件事情宜早不宜遲,要推廣到各地學堂之中,以教化萬民。”

蘇寧一愣:“這麼快?您,接受了?”

孔穎達眼睛一瞪:“怎麼,你不願意把這等利國利民,福澤萬代的技藝獻給陛下?老夫告訴你!這是你師門絕技,你獻不獻,那是個人品德問題,老夫無權幹涉!陛下也不會強人所難,但是你要是不獻,老夫定然不與你善罷甘休!老夫天天都去你府門前坐著!讓天下人都看看你是一個何等自私自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