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大唐某道某州某縣發生嚴重水災,當地官府八百裏加急緊急求援消息傳入長安,李二陛下極為震驚,立刻下令啟動紅色預警計劃,立刻啟動紅色應急預案,中書省立刻得令,門下省大開綠燈,尚書省立刻下令六部按照紅色預警計劃開始救災,大唐帝國全力運轉,救災物資人員迅速出發,尚書省左右仆射親臨受災地慰問受災群眾,從消息傳入長安一直到尚書省左右仆射親臨救災地前後不過十日!
救災在兩個月之後圓滿完成,死傷不過五百,百姓之生命財產得到最大程度之保障,百姓紛紛對李二陛下感恩戴德,高度評價政府此次救災成果;但李二陛下極為不滿意,舉國之力仍然造成近五百的人員傷亡,李二陛下嚴厲斥責有關部門和人員,有關部門聯名上請罪書,直接相關官員遞上辭呈,史官大書特書,李二陛下之美名流傳千古……
這樣美好的畫麵在李二陛下的大腦裏麵逐漸形成,頂著千古聖君之名號流傳千古之美事也想出來了,魏征啊孔穎達啊一幫子脾氣極臭經常在朝堂上把自己罵的灰頭土臉的家夥也跪地高呼萬歲,對自己的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一般延綿不絕……
“陛下?”
親愛的娘子長孫寶貝睜著美麗的大眼睛一臉陶醉的看著自己,一幫熊孩子睜著星星眼仰慕的看著自己,一眾親戚紛紛對自己的行為表示讚許,老頭子李淵痛哭流涕表示自己當初退位讓賢之舉動是何等英明,建成元吉螳臂當車之舉動是何等愚蠢……
“陛下?”
萬國使者來到長安朝貢大唐以示崇敬,薛延陀、吐蕃、突厥、昭武九姓、南詔等首領來到長安表示臣服,八方臣服四海安寧,大唐進入有史以來之最強盛世,自己成不世之功,大唐之威名遍布環宇,啊!這樣美好的畫麵也在李二陛下的腦海中逐漸形成了……
“陛下,臣還沒有說完呢……”看著李二陛下一臉憧憬的樣子,蘇寧就知道這個自大狂自戀狂正在想著什麼不著邊際的事情,一臉嫌棄的看著李二陛下,蘇寧還是不得不給李二陛下提個醒,堂堂皇帝在臣子麵前做花癡狀,連太監頭子王德都看不過去了,小聲的提醒著李二陛下:“陛下,陛下!”
李二陛下猛然驚醒,看了看蘇寧的表情,難得的老臉一紅:“咳咳,朕剛才在考慮此事對於大唐未來之影響,稍微分了神,蘇愛卿繼續說下去。”
蘇寧翻了翻白眼,說道:“臣方才所說不過是一個分類標準而已,具體的計劃還沒有說,具體的計劃也遠比分類要難得多,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李二陛下搖搖頭說道:“能成此不世之功業,我可以等,隻要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樣的功業的實現,我也就可以放心了,你說吧,我可以等。”
瞅了瞅李二陛下的表情,蘇寧一邊暗自腹誹一邊說道:“大災一起,最重要的就是糧食,不論是水災旱災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還是農民,損失最大的,還是糧食,陛下也記得,前些時候大蝗災將田地糧食幾乎吃光,連樹木青草都被吃光,餓死者遍野,所以一旦發生災禍,糧食就是必須的,視災情嚴重程度,所需要的糧食數量也要區分,陛下,如今大唐之糧食儲備還有多少?能否達到一州至五州範圍內之災禍準備?”
古代由於副食品的缺乏,普通百姓長期肚子裏沒有油水,光吃糧食,吃白飯,所以對於糧食的需求量較大,飯食裏有沒有油水和食量的聯係非常大,有了油水,現代人一頓吃一碗米飯就夠了,一天也不過三碗米飯,但是沒有油水的古代,一頓吃三碗都不一定飽。
蘇寧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個青壯年男子一年差不多要吃掉六百斤左右的糧食,唐代一石約為五十九公斤,也就是一百一十八斤,折合一下,一個成年青壯男子一年要吃掉五石糧食,而這個時候一畝地的糧食產量也就一石左右,一年隻種一季,也就是說五畝土地一年的產量才能讓一個男子保持溫飽水平,老人幼兒和婦女按照青壯男子的六成計算,一年也需要三石糧食左右。
更重要的是,老人和幼兒幾乎都沒有勞動能力,需要壯男和壯女供養,這麼一算,朝廷所能收繳的賦稅本就不多,而民間餘糧更少。
李二陛下暗自算了算,得到的結論讓他非常沮喪:“私下裏,我也就不瞞你了,大唐本就遭受史無前例之大蝗災,糧食幾乎沒有,一年以來之存糧又在與突厥之戰中消耗殆盡,若是此時來一場水災旱災蝗災什麼的,除去牛羊和突厥勞力,大唐幾乎拿不出錢糧去賑災,大唐實在是缺少糧食,更缺少人口,你所說的老者尚需下地耕種,也是受此影響,我雖心有不忍,卻無能為力,你也不要怪三省六部不作為,這些年來,他們也是非常勞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