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為時不晚(1 / 2)

李靖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滅亡東突厥的民族英雄,更是一個百戰百勝的名將,留下很多軍事著作,為華夏兵家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至於華夏將李靖奉為兵家正宗,享有非常高的地位。

所以對於可以和李靖學習兵法意一事,蘇寧感到非常非常的榮幸,能和這位地位高能力強真才實學的大將軍學習兵法,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李二陛下命令李靖傳授侯君集兵法,結果侯君集還抱怨李靖藏私,有謀逆之心,最後被李靖反將一軍,說若要為大唐征戰,這些兵法已經足夠,你卻仍然不知足,你才是真正的有謀逆之心!

侯君集雖然憤怒,但是沒有繼續說下去,估計也是沒有辦法繼續說下去了,自己又不是李靖的徒弟,人家選擇一些交給自己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李二陛下也就就此作罷,沒有追究下去,結果到了貞觀十七年,侯君集果然參與了李承乾的謀反集團,事實證明,李靖的判斷是對的。

那麼李靖的兵法到底是如何的高明,能讓侯君集欲罷不能?竟然不惜以謀反罪名威逼李靖,結果還被李靖反將一軍,說這樣的兵法要是被侯君集掌握了才是真正的取禍之道,李靖那部分沒有教授給侯君集的兵法,到底是什麼內容呢?

蘇寧當然非常好奇,所以很想立刻就和李靖開始單對單的教育,李伯瑤那廝還在弘文館苦逼的讀書,能夠隨意在弘文館讀書的隻有自己,其他人孔穎達老頭兒可是非常嚴厲的,一把戒尺打遍弘文館無敵手,不論是太子還是王爺還是公主還是郡主還是官二代,統統在孔穎達的戒尺麵前折戟沉沙。

蘇寧也嚐過那滋味兒,所以不想再有一次了。

好在有了李靖老頭兒作為擋箭牌,李二陛下的親口許諾,孔穎達老頭兒也就沒說什麼了,所以這個下午的時光,就被蘇寧拿來單獨享受軍神的單獨的精英式的教育,這樣的機會可不多得,需要好好把握,到了李靖的書房裏麵,蘇寧就興致勃勃的坐了下來,等著李靖傳授兵法,可是李靖沒有立刻就傳授兵法,而是為蘇寧開始細細講解起了大唐的軍製,用李靖老頭兒的話來說,就是想要跑之前,先要學會爬。

而熟悉大唐的軍製的過程,就是學習如何爬的過程,而熟悉兵法和統兵之術又是走路的過程,學習隻能到此為止,不能再往上升級了,那個時候所需要的就是戰場的曆練,學習者需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全部利用起來,全部用到戰場上,學會活學活用,那個時候才是跑得過程,至於能否從實戰中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獨特的用兵之術,那就屬於策馬奔騰的過程了。

前麵的爬和走,是李靖的責任,而後麵的跑還有策馬奔騰,就要看蘇寧自己的了,那不是學習就可以學到的,不是讀書就可以讀出來的,讀書可以讀到很多東西,事件的一切學習也都是從理論開始,但是能否把理論轉化為實際的執行力,就要看學習者本人的造化了。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蘇寧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這樣的造化,讓一個現代人帶著多少萬的兵馬上戰場打仗,還要負責任,戰勝有賞戰敗要罰,這樣的壓力真的是山大,但是好歹李靖也是一個名將,蘇寧自問不傻,至少,還是可以試一試的,運氣好,也就真的可以成為大唐的柱國大將,和蘇定方一起,成為蘇氏雙傑,奠定蘇氏將門世家的傳統,那個時候,自己的地位該有多高啊!

為了這個目標,蘇寧決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李靖十分滿意,開始對蘇寧施以諄諄教誨……

“我大唐的軍製,你當有部分了解,就如同我之前所說,大體上便是將軍統兵,兵部調兵,下發作戰指令,二者合一,大軍出動,而掌控這一權力的,就是陛下本人,因為大軍主力乃是府兵,所以並不存在如同前朝那般嚴重的部曲私兵製,大軍掌握於皇家,掌握於皇帝,而不是任何一個其他的人。

這裏頭,最重要的就是府兵,一言以蔽之,乃是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細細分之,府兵者,顧名思義,有府,有兵,府者,分為內府與外府也,內府稱驃騎府,外府稱車騎府,均由十二衛和東宮六率分領;兵者,乃是以貧富分全國農者為九等,六等之上農者每三丁取一丁為府兵,免其租庸調,自備糧食軍器馬匹,自二十一歲始,六十歲止,幾乎便是一生,平時每年須輪流宿衛京師,還需定期鎮戍邊疆。

府兵往往就地收納兵源,皆為當地人,設校尉統帥,平時耕種土地,農閑時由校尉授以戰陣之術,訓練嚴格,戰鬥能力強,因為多為農家富裕子弟,裝備好,吃的也好一些,我大唐之所以可以百戰百勝,戰無不勝,多是依仗此府兵製,所以,你需要細細了解此兵製,明白一應過程。

打仗之時,十二衛為主力軍,十二衛各有各所轄之車騎府,車騎府上繳兵源,十二衛將軍領軍出征,戰爭結束後,原路返回,各車騎府之將士回歸本源,畢竟都是當地農家子弟,閑時也需要耕種土地,所以打起仗來時間也不會長,十二衛本身無兵,都是各個車騎府之兵,所以才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根本不會有私家軍之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