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北上(1 / 2)

對於一個政權來說,最好的模式還是軍政分開,隻有當軍人不幹預政治,文官不幹預軍事,一個政權才能夠獲得最完美的運作,不論是軍人幹政,還是文人掌軍,都已經在中華大地上有過了慘痛的教訓,甚至在大唐之前就已經有過了這樣慘痛的教訓,比如東漢末年時代,一開始就是文人排斥軍人,壓製軍人,接著混亂的三國時代,演變為軍閥割據。

等於說一個漢代就把兩種不可行的模式給試驗過了,所以李二陛下有鑒於前朝,才極大的完善了府兵製,將南北朝以來的府兵製推向了巔峰,至於高宗武後玄宗時代府兵製的衰亡,則是社會發展和曆史進程的關係,和府兵製度本身並無有多大的關係。

若是大唐也可以做到把軍政給分開,弄一個類似於參謀總部的機構,把軍中的政務交給這些軍中文士而不是朝堂上的文官去處理,軍中文士依然是武官,但是則是類似於軍師一樣,也就是現代軍隊的參謀長,將軍帶兵,參謀長,也就是如今的行軍長史參議軍機,然後等這些行軍長史曆練的比較成熟了,上升到參謀本部做官,直接把文管係統和軍中文士係統割開,那些深諳兵法的文士則不再屬於文官。

等本次作戰回來,熟悉一下軍務,差不多就可以提出一個條程,細細的思慮一下,如何順著李二陛下的意思,借助李二陛下的力量,把軍政分開這個事情落到實處,比如,以後朝堂上的那些文臣,可以參與一下是否進行戰爭的商議,畢竟戰爭和政治是分不開的,但是那之後的事情,就沒有這些文官什麼事兒了,他們,永遠也別想染指軍隊……

一邊細細的思慮,蘇寧一邊往家裏頭走,剛進府門,蘇寧就迎麵撞上了麵色焦急地蘇定方:“二郎!你去何處了?為兄聽說陛下下令,命令你為大同道行軍長史,參與此次北征斛薛部,是不是?”

蘇寧點點頭:“正是,怎麼了大兄?”

蘇定方一皺眉頭:“胡鬧!你可知曉本次作戰為兄也在征調之列?如此一來,咱們兩人都要上戰場,家中沒有個男人,這可如何是好?你嫂子挺著肚子,家裏頭隻剩下母親二伯母和小妹,你是怎麼想的?”

蘇寧聽後沒有露出蘇定方期待的神色,而是露出了興奮的神色:“竟然有這等好事?大兄!那你我兄弟二人不是正好可以一同馳騁疆場,為國征戰了嗎?”

太好了!蘇定方也在!那就再好不過了,到時候說不定還可以再和蘇定方來一個漂亮的配合,立一個大功,自己倒無所謂,關鍵還是蘇定方,三十八歲了,資曆和能力都足夠,就差軍功用以晉升了,嗯,此次主打蘇定方,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蘇定方一急之下一個巴掌拍到蘇寧的腦袋上:“你這小祖宗!想什麼呢?為兄問你話呢!家中沒有男人,可如何是好?家中沒有人照應了,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可是說著玩兒的?嗯?你啊,這才十四歲,急什麼急?嗯?為兄知道你和代公學習兵法,大有長進,但是,但是你年歲太小,上了戰場萬一出了什麼事情,你可叫二伯母和小妹如何過活?嗯?!”

蘇寧愣了愣,沒說話,蘇定方見狀皺皺眉頭,歎了口氣:“唉!二郎啊,咱們家目前就咱們兩個男丁,為兄就盼著你可以老老實實呆在家中,有什麼軍務就讓為兄上去,你在家裏麵一邊學習一邊照應著,咱們兄弟二人各司其職也是極好的,但是你為何就這樣急切呢?”

蘇寧低下頭,然後抬起頭說道:“大兄,小弟知道大兄擔憂小弟和家中的安全,但是,大兄,小弟終究是要長大的,終究還是要自己麵對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早一些接觸比晚一些接觸要好得多,至於家中,翼公和代公一定會幫著咱們照應,現在小弟未來的嶽父大人也會幫忙照應著,兩個公爺一個王爺,大兄,咱們府上安全得很。”

蘇定方頓了頓,歎了口氣,說道:“二郎,不論你做什麼事情,為兄都會支持你的,放手去做吧!還有,你去看看二伯母和小妹吧!”說完,蘇定方轉身離去,蘇寧皺了皺眉頭,往王氏和蘇小妹的房間走去。

因為軍情緊急,斛薛部叛亂之後靈州唐軍實力大減,退守靈州城無法行動,從而造成靈州城附近的各部族開始蠢蠢欲動,都紛紛想效仿斛薛部先大賺一筆然後搶完就走,等大唐援軍抵達,他們早就跑的連影子都不剩了,嗯,到時候往北邊兒,往西邊兒跑,去依附突厥,罩得住,唐軍就算來了也隻能幹瞪眼。

在這樣的思想推動之下,靈州城岌岌可危,靈州刺史數度求援,然後動員靈州城所有漢人青壯男子參軍,參與城防,絕對不能讓那些圖謀不軌的外族人進入靈州城,否則這靈州城裏頭的漢人將會大難臨頭,他刺史本人也隻好自殺以謝天下了。

正是因為如此,那些外族人留給大唐的時間不會很多,李二陛下留給大軍的時間更是隻有三天,大軍集結還好,又很豐富的經驗,調集精銳兵馬和強悍戰將就可以,這個不難,難就難在後勤上,尤其是第一次參與出征的野戰醫院,所需要準備的東西之多,需要的車馬數量之巨,讓不少人都直皺眉頭,這樣臃腫的機構參與戰爭,到底有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