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根本就是他們不能拒絕的誘惑,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拒絕的誘惑。
無論是李二陛下還是那些反對的官員亦或是那些沒有反對可是也不讚成的官員,這就好比當年秦始皇修建長城,世人皆認為這是過度耗費民力而造成大秦早早滅亡的原因之一,可是秦始皇那樣雄才大略的人物如何會耗費這樣巨大的民力而去做一些他認為沒有用的事情?
事實上,修建長城之前,秦朝廷就對付匈奴的方法和策略召開了一次討論的會議,召集了大量相關人員和專家參與了討論,並且算了一筆經濟賬,最後的出來的結論是,依托長城防禦匈奴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進攻比起單純的人家來打再調集大軍北上抗敵,要省下很多很多的錢糧,這才使得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
大秦之所以滅亡,乃是過度使用民力而不仁,人民無法生存,這才揭竿而起,要是說大秦對抗匈奴的戰略,是沒有錯的,錯就錯在了以法家思想治國,法家思想可以在短時間內強國,卻無法長久的治理國家,因為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保持戰時狀態。
如今蘇寧也在大唐朝堂算了一筆經濟賬,這筆賬單的結果顯示付出十五萬人的糧食,所得到的,要比付出的多得多,接著,蘇寧又闡述了對於大唐壓榨突厥俘虜的勞力所會帶來的負麵影響,也就是突厥俘虜對於大唐的怨恨,那不重要,恨就恨,大唐不怕你恨,隻要管得住,恨不是問題,但是萬一一個不好讓他們掙脫了軍隊的監管,然後聚集起來大肆造反,那可就大事不好。
大唐的斯巴達克起義……不……造反!
所以蘇寧就突厥俘虜的管理和工作問題進行了一係列的規定,比如工作時間最多不超過九個時辰,好歹給他們六個小時以上的時間睡覺,否則一點兒勁頭都提不起來,早晚要累死或者造反,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長時間的壓榨他們的勞動力,把他們徹底榨幹之前,不能放任他們無故死去和逃亡。
還有夥食問題,一日三餐不能少,至於數量的問題就是堪堪能活下去,不至於餓死,卻也沒有多餘的力氣用來反抗,這需要掌握好一個度,至少要讓他們能活的久一點,他們活得越久,大唐百姓就會得到越多的利益。
剩下的就是獎勵和懲罰機製,這是很重要的,有利於從內部徹底的瓦解他們的凝聚力,從而造成他們自己不相信自己,自己沒有辦法聯合起來對抗大唐,反而會以大唐為依仗而依靠大唐,信任大唐!說到這裏的時候,唐儉終於反應過來,提出了質疑:“這如何做得到?大唐驅使他們勞作而無休息,他們心中不怨恨大唐已屬不可能,哪裏還能信任大唐,依靠大唐?”
蘇寧笑了笑說道:“這很容易,並不困難,這就需要懲罰和獎勵機製,所謂一張一弛,持之有度,凡事都要有一個度,之前我等過度使用突厥俘虜的勞力,所以才造成了短短一年之內就死亡了一萬四千俘虜的事情,這對於大唐而言是不利的,雖然把大唐百姓的糧食給他們吃我也非常不高興,但是,若想要馬跑得快,就要讓馬吃得好,這樣,馬才會心甘情願的跑,並且不會對主人產生惡感。
當然給他們吃的好一些並不能改善某一些事情,那個時候,可就需要一些別的手段,比如獎勵和懲罰的方式,就是努力工作,所做的事情保質保量,比大多數俘虜都要好的俘虜,就可以得到獎勵,比如,休息一日,可以洗個澡,睡上一天一夜,並且可以在這一天任意吃喝,當然吃的喝的都是他們原本有的分量,這就意味著做的越好吃的越多,而做的不好的就吃不到,乃至於隻能吃到一點點東西,這樣,就可以激勵那些俘虜拚命幹活兒,給他們一個盼頭。
還有就是幹的好的,持續很多天幹得好的,就可以得到特別的獎勵,那就是擔任一個小隊伍的小隊長,大概十到二十個人左右的數量,給他帶領,他可以指示這支隊伍完成他們本身的勞動量之後,還可以把這個小隊長的勞動量轉移到這支隊伍裏麵,也就是說小隊長不僅僅吃的好喝的好,還可以不用幹活!
當然,小隊長就是極限了,不能讓他們有機會帶領更多的人,這些小隊長也是長期苦幹之人,這一下子得到了好的生活條件會做什麼?這就是俗話說的小人得誌,再怎麼厲害的勇士在大唐做久了工也會失去雄心壯誌,隻想過安逸的日子,而咱們就給了他們這個機會,這些小隊長一定會作威作福,奴役手下的小隊為他做事情,而他什麼事情也不做,就可以享受二十個人的食物數量。
久而久之,小隊裏麵的突厥人將不會把憤怒放在大唐的身上,而會把憤怒轉移到這些同屬於突厥人的小隊長身上,到時候,他們就會是大唐的替死鬼,這些突厥俘虜隻會憎恨這些小隊長,而不會憎恨大唐,而大唐在這個時候還可以以主持公道的身份出現,抓住一兩個,注意,不能多,最多一兩個典型,不僅僅可以彰顯大唐的威望和公平,讓這些突厥人感受到大唐的公平美好和這些小隊長的殘暴不仁,兩下裏一對比,誰更好誰更不好就可以體現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