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複興(1 / 2)

要說這李二也有夠無恥,應該說所有皇帝都有夠無恥,李二陛下隻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已,為了這個名聲,主動將自己的身份劃分為了兩個不同的從屬,一個是公然身份,大唐王朝的皇帝,一個是李氏家主,一個家族的家主。

要說接受這個思想並不難,因為這是儒家思想所讚同的一個層麵,相較於孔子,孟子更為注重民本思想乃至與民主思想的萌芽,儒家的民主思想大多來自於孟子,而中國古代的社會,尤其是秦朝以後,與其說是稱之為封建社會,倒不如好好兒的劃分一個層次。

所謂封建,叫做封邦建國,指的應該是周王朝那種社會形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分封周王室的土地給諸侯,諸侯代為管轄,擁有那塊土地上的所有權力,那叫做封邦建國;這在漢代之後就極為少見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同姓皇室,權力也很小,隻能得到稅金而非是那塊土地的所有權力,所以說自從漢代的七王之亂和晉代的八王之亂之後,皇室對於王族就相當重視了。

就好像目前大唐的這些王,李道宗和李孝恭,一個個的都是身份尊貴的王,可是基本上不具備實際權力,就是他們的封地也輪不到他們去管理行政,蘇寧是侯爵,放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是一國國君,享有很高的權力,但是如今,除了收一點兒稅金,還有其他的意義嗎?嚴格意義上來說,自劉邦殺白馬宣誓之後,五胡亂華以來,中國已經不能算是封建社會了。

而所謂的獨裁專製也值得商榷,縱觀曆史,從西周晚期因為國人暴動所引發的周厲王被驅逐,周王室推舉兩個大臣進行共和行政事件開始,再到春秋戰國乃至於秦漢時代,國君和皇帝的權力和權威一直以來都並非是絕對的,相當一部分的程度上,國君和皇帝並不是國家的實際上的最高權力掌控者,那麼誰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掌控者呢?

答案是整個貴族大臣集團,通俗來說,也就是相當於英國的貴族們組成的上議院,其本質就相當於整個貴族王公大臣集團的貴族共和體製,從共和紀年有正式的年號記述開始,就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國君和皇帝不能主事,而都是有王公大臣決定的,國君和皇帝的廢立也不是皇族決定的,是整個統治集團決定的。

西周有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逼得周厲王死在荒野,最後周宣王登位,漢代也有霍光聯合大臣們廢掉了荒淫無道的昌邑王劉賀,恭迎了後來的漢中宗宣帝劉詢為皇帝,劉詢就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劉病已,著名的賢君。

貴族共和體製下,國家的最高權力是整個統治集團所掌控,而並非皇帝,相反,皇帝還會受大很大的掣肘,乃至於繼承人都不能自己決定,還要考慮大臣的意見,這在蘇寧看來,並不是罪惡的,反而是一種原始的民主,雖然民主的範圍很小,類似於古希臘的民主,可是這終究不是皇帝獨裁專製的體現。

就好像如今的李二陛下,處理什麼事情都要小心翼翼,整個大唐目前的形勢特別像英國早期輝格黨和托利黨的形勢,在“議會”——朝堂上互相博弈,輝格黨就是李二陛下出生的關隴貴族集團,而托利黨就是山東世家豪門集團,雙方麵互相博弈,一個掌握著槍杆子,使勁兒的搶奪話語權——筆杆子;另一個掌握著筆杆子,使勁兒的也要搶奪代表政權的槍杆子,互相爭鬥。

有反對派比沒有反對派要好,有競爭者比沒有競爭者要好,但是中國的悲劇就在於,這個可以很長一段時間內直接製約皇帝皇權的集團卻是一個阻撓了國家根本的平民階層更上一層樓的曆史垃圾,他們的自大和自傲,以及歧視下層平民的舉動,使得他們的存在已經成為了曆史發展的障礙,他們的毀滅是必然的,就算沒有蘇寧的存在,他們也會在兩百年之後徹底的失去往日的輝煌,泯然眾人矣。

宋代,是古代民主的巔峰時期,平民文人的黃金時代,但是不難看出的是,宋代皇室的種種優容舉動,乃是他們自身自發的行為,並不是被逼迫的行為,他們缺少了強悍的反對力量,以至於宋代皇室被消滅之後,中華民族已經找不出一個可以製約最高層權力的階層,文人階層的精華毀在了崖山,文人風骨蕩然無存,明代的文官集團雖然強勢,內閣製度在明代皇帝近一百年沒有上朝的情況下維持大明的存在,那是製度使然,皇權已經失去了製約對象,即將脫韁。

終於,滿清入關,內閣無存,製度被毀滅之後,沒有強悍政治權力的階層接替製度留下的空白去製約皇權,皇權隻能登上頂峰,終於,神州淪陷了。

而現在的這個時代,山東豪門世家在相當的程度上,是製約皇權的重要力量,如果他們一夕之間被毀滅,大唐的皇權將不受製約,朝堂上也會變成一黨獨大,缺少了反對力量的存在,獨裁和專製會在不遠的將來抵達,就算李世民注重集團內部的民主,更多的人還是注重權力。

所思蘇寧希望在毀滅世家的同時,將一個全新的集團扶持起來,這個集團擁有足夠的力量製約皇權,擁有足夠的意識抵製皇權,反製皇權,以至於在李世民去世之後的後李世民時代可以為大唐,為華夏民族帶來一陣風,一陣改變了整個華夏民族的腳步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