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的第二個家臣,就在這樣的氛圍裏麵締結了約定,從此之後,崔孝義就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了,他已經死了,而存活下來的是……
公孫策。
對的,沒錯,公孫策,就是公孫策,蘇寧覺得,既然已經有了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四大護衛在身邊守衛,那麼這個文士,這個謀主,就應該冠以相同係統的名字才夠帥,誰讓蘇寧有強迫症呢?嗯,就這樣吧,公孫策,反正這個名字也是很不錯的。
崔孝義不太明白為什麼蘇寧會給自己起這個名字,還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取了一個這麼有涵養的名字,公孫策,聽起來很炫,很酷,很帥氣,策,策士,自己不就是一個策士的身份嗎?今後就要以這樣的身份活下去了……
隻不過四大護衛接到蘇寧那所謂“保護公孫先生安然回到我的帳篷裏麵”這樣的命令,還是有些糾結的,這個,這個人,不就是山東商團的那個首領嗎?看到他的次數雖然隻有一次,但是這個大BOSS一樣的人物,蘇寧的主要對手,他們不得不抱以十二分的警惕,所以記住他的樣貌也就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但是這明明長著一張崔孝義的臉,卻硬是被蘇寧板著臉稱呼為公孫先生,這讓四大護衛相當不理解,但是既然蘇寧這樣說了,他們就要這樣遵守,聽蘇寧的話就是他們的最高宗旨,帶著滿腹的疑問,他們把崔孝義給帶走了,還必須不能讓其他人看見……
蘇寧自己鑽到了別的帳篷裏麵,找了一具何翠效益的身材差不多的男性屍體拖到了崔孝義的帳篷裏麵,然後拿了一把火把,一把火把整個帳篷燒掉了,對外就說,崔曉義自知難以活命,請求自焚以謝罪,自己同意了他的舉動。
整個帳篷燃燒的差不多的時候,夷男帶著人來到了最核心的帳篷,整個山東商隊的人都被控製起來了,從貴賓跌落到了囚徒的地位,並且夷男還會立刻以國書的形式上表,向李二陛下控訴山東商隊以次充好欺騙薛延陀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憤慨和所有薛延陀人民的憤怒,要求李二陛下給一個說法。
這就是夷男的忠誠。
夷男看到了這個情況,顯然有些吃驚,他還想生擒崔孝義以增加籌碼,誰知道崔孝義居然就自焚了,蘇寧還允許了,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夷男把自己的打算都告訴了蘇寧,表示了自己的忠誠,自己對於大唐皇帝無限的忠誠,蘇寧淡淡的笑了笑,至於他心中在想些什麼,顯然是夷男無法猜測的。
事情就這樣告一段落了,事後統計,在整個搜捕過程中因為抵抗而被殺死的山東商戶有三十多人,其餘的都束手就擒,沒有喪命,而在整個山東商團的貨物當中,檢驗出了超過五成的次品或者是假冒產品,這些都是其他商隊的商品專家檢驗的結果,對於這樣大範圍的造假事件,他們也表示很震驚。
畢竟這個時期的商人為了生存,對於商品的質量和商家的名聲是無比看重的,任何一點點小小的錯漏都有可能造成商家的倒閉,一家人就沒有著落了,原本地位就地現在更低!所以欺騙別人的不是有恃無恐者就是背後有人者,基本上都是有大家族做靠山的商戶,民間商戶對於誠信為本這個說法是視為生命一樣在乎的。
而山東商團這樣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到所有慕名而來和大唐交易的薛延陀人的心理,他們紛紛表示對於大唐漢人的不信任,紛紛要求檢驗自己所購買的物品的真偽,這樣一來,還真是帶來了蘇寧沒有想到的信任危機。
信任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回來了。
但是,這就是蘇寧所要的結果,讓山東世家,這一群以仁義禮智信為立身之本的道貌岸然的家夥們,讓他們身敗名裂,不僅僅是薛延陀人,就算是大唐國內,也會對這些人產生嚴重的不信任感,從而對任何負麵消息都會較之以往有更大的信任力度,打擊他們的立身之本,這才是徹底鏟除山東世家的最好方法。
這一招很有用,伴隨著山東商團團長崔孝義畏罪“自焚”,還有山東商團諸多大員的被捕或者是潛逃,整個山東商團被消滅了,山東世家一大半的商業精英和一小半的財富就這樣付諸流水,整個薛延陀對山東商團的信任徹底泯滅,而在西突厥商團和關中商團的補救措施之下,所幸,這兩支代表大唐官方和民間利益的商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在有心人的引導之下,對於山東商團的不信任和對於大唐漢人的不信任被區分開了,這些有心人就是以夷男為首的薛延陀高層,他們和大唐有同樣的利益,同樣不願以此次好不容易促成的通商付諸流水。
士族的名聲在外族,在整個大唐的北疆徹底臭掉了,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性使得他們具有很強的流動性,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加上流動速度,不出一年,整個大唐的北方鄰居們就會明白,在大唐國內,有那麼一群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沒有大唐官方的認證,是千萬不可以隨便和漢人交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