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七年冬十一月二十三日,就在李二陛下最後通牒的倒數第三天,蘇寧帶著自己的隊伍趕到了博陵,也就是如今大唐行政區劃裏麵的定州,蘇寧此來,很簡單,就是為了做一把美國式的孤膽英雄,這個孤膽英雄可不好做,隻是蘇寧也沒有想到山東士族連談判都不談判的直接就閉城自守,形同叛逆了。
山東士族為什麼這麼做,在崔孝義的解釋之後,蘇寧大概了解了,第一就是沒有心理準備,恐怕唯一有心理準備的就是博陵崔氏,崔孝禮,因為崔孝義說在他出發之前,和崔孝禮攤牌了,崔孝禮知道一些事情,猜出了一些事情,所以應該有心理準備,其餘的各大家族史沒有心理準備的。
其二就是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居然會造成這樣惡劣的影響,以至於全大唐每一個人都在譴責他們,寒門士子也和他們劃清了界限,孔門嫡傳孔穎達也公然站出來帶領一幫子二流文人譴責山東士族,和山東士族劃清界限,皇帝的打擊更加凶狠,一口氣罷免二十一位朝官,除了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和太原王氏這三家各留了一人以外,其餘的士族朝官被罷免殆盡。
地方上,那些地方官也差不多都給一把擼了,剩下的空缺也都是李二陛下的親信或者是其他心腹重臣的親信,比如蘇寧就有三個親信成功上位了,最早的三原縣令王元入駐中央政府擔任空缺出來的吏部右侍郎,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了,一下子從地方升任到了中央,對於中央集權製度下的大唐帝國而言,這是一次飛躍,一次多少人一輩子都迎不來的飛躍。
與此同時,接替王元擔任三原縣令的周文,因為政績考核非常優秀,所以升任雍州刺史,而原長安縣令徐治,則調任三原縣令。
蘇寧如今的班底已經逐漸成形了,這大概就是李二陛下對於蘇寧勤勤懇懇為自己幹掉了山東士族而給予的獎勵,把雍州獎勵給了自己,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這三個人都是自己的人,李二陛下這樣任用他們,不會沒有考慮,但是,這是獎勵,一種很特殊的獎勵。
蘇寧的打算,雖然很希望形成自己的政治勢力,形成一個三原幫的勢力,但是,這樣的勢力定然不會被李二陛下所允許,蘇寧認為,這樣的勢力就算是存在,發展,也要等自己成為幾朝元老之後才有可能,年紀越大,相對的越安全,要是活到了八九十歲,那就算是皇帝也不敢殺掉自己了,老壽星,誰殺誰倒黴。
三原幫的存在,隻是象征意義,隻是一個獎勵,按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很難說還會有什麼固定的繼任模式,每一任三原縣令都是蘇寧的心腹,那是說不過去的,李二陛下不會在除掉了一個國中之國之後,還會在締造好幾個國中之國,雖然他在貞觀十一年左右不知為何犯了混,想要恢複西周的封建製度,弄了一批世襲刺史出來……
中國的封建製度隻存在於夏商周三朝,在周以後,漢朝短暫存在,晉代短暫存在,而後李二陛下沒能得逞,明太祖的封建製被自己的兒子摧毀了,或許說,夏商周以後,中國隻有中央集權,而不複存在封建製度。
蘇寧對於李二陛下的獎勵雖然很高興,但是也感到了危機感,對此他也詢問了一下崔孝義,崔孝義以為,李二陛下將蘇寧視為李承乾最重要的輔助大臣,那麼自然不會允許蘇寧沒有一點兒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這種政治勢力既要在能夠掌控的範圍內,卻也不能太弱小,被人家一擊擊倒就再也無法還手。
或許是曆次山東士族對蘇寧的攻擊都需要蘇寧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各大國公的幫助才能化險為夷,而沒有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讓李二陛下覺得不妥,若是一味的依靠別人,那麼很難說今後蘇寧會不會被人所拋棄,被出賣,而擁有了自己的政治勢力就不一樣了,擁有了自己的政治勢力之後,蘇寧就會具備和那些長輩平起平坐的資格,而在這之前,這種資格並不具備,雖然都是一家之主。
但是蘇寧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個需要庇護的小輩,蘇寧沒有屬於自己的政治力量,一直都沒有,軍事力量倒是有,政治力量也不能說一點兒沒有,但是都不是屬於自己的,而是同盟,軍事政治的同盟,盟友,從來都是借助別人的力量對抗敵人,而非自己的力量,李二陛下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所以要讓蘇寧具備自己的政治力量,以脫離那些老一輩。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猜中了很麻煩,因為崔孝義想的是皇帝一旦讓蘇寧具備了足夠的政治實力之後,就會自行對蘇寧進行試探,進行考核,看看蘇寧能否經受住考驗,這種考驗會在皇帝統治的後期越來越頻繁和明顯,因為皇帝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那個時候才是對所有貞觀朝過渡的臣子的最後考驗。
聽著崔孝義的分析,蘇寧聯想到了曆史上皇帝對李世績的考驗,臨死前命令將李世績貶到遙遠的地方當官,同時準備好了最後的手段,李世績是何等的聰明?命令一到達連家都來不及回就赴任去了,結果在半路上被新皇李治召回來,擔任了宰相,成功通過了李二陛下的最後死亡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