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沒有火油?中國沒有石油?
蘇寧瞬間就把這兩句話聯係在了一起,頓時就覺得李二陛下是個笨蛋,是個傻瓜,滿朝文武都是二貨,尼瑪中國地大物博,你跟我說沒有火油?世界上該有的東西中國基本上都有,隻是數量問題而已,火油就是石油,中國本土沒有石油嗎?石油最早的稱呼就是從宋代的《夢溪筆談》開始的好嗎?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其《漢書.地理誌》中記載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高奴縣在今陝西省延安東北,此處說的大約是水上有外溢石油漂浮;南朝範曄之《後漢書.郡國誌》則記載了古人采集和利用石油的情況:“(延壽)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文中所謂“石漆”,當時即指石油。
而且就算這個時代久遠你不知道,北周時期突厥人攻打甘肅酒泉,當地人就用石油點火抵抗突厥人,成功擊退突厥人,這已經是使用石油打仗的記載了,你還不知道?蘇寧有些擔心李二陛下的智商,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倒是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有些耳聞,好像前周宣政元年,突厥派兵攻打肅州,當地人使用石脂水擊退了突厥,水澆火愈熾,好像,就和這火油差不多。
雖然大唐立國以來火油來源來自於占城國,但是,大唐本土,並非沒有火油,隻是路途遠,而且不方便開采,運輸不易,而且一直以來,也沒有人能把火油用到妙處,不能向蘇侯這樣,直接就把三萬僚人給燒得灰飛煙滅……”
長孫無忌的意思,李二陛下聽懂了,瞪了他一眼,李二陛下說道:“既然如此,蘇寧啊,你既然知道如何使用火油作戰,那麼,你知道如何開采火油為大唐所用否?”一邊說著,一邊擺出一副要說不知道你就死定了的表情,蘇寧就鬱悶了,這老家夥怎麼就和自己杠上了?
無可奈何,再說這個事情還真的可以查一查,別人不知道,自己肯定知道,而且當地人使用石油的曆史也不短了,稍微問一下,不是問題,隻是,延安那裏的石油並不是最豐厚的,但是,那裏附近有一個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油田,就在玉門關附近,一九三九年投入生產,是孕育了大慶勝利等油田的地方,石油產量頗豐,但是這個路途,不可謂不遙遠。
要說路途方便一點的地方,那麼就是華北地區的,冀中平原上的油田數量也不少,四川那兒也有不少油田,但是需要勘探,而且沒有現代化的設備,很難開采和使用石油,隻能用它溢出來的一小部分,要是貿然開采,會出現井噴的情況,那就糟了,沒有技術,想要開采石油,沒那麼容易……
蘇寧隻能說道:“陛下,這個或有大唐境內的確有,而且數量肯定不少,大唐地大物博,什麼東西沒有呢?隻是這個火油不好開采,遇火既燃,而且數量一旦多了的話還會產生爆炸,方圓數裏內就別想活人了,威脅太大,要是沒有好的準備,貿然開采火油,恐怕隻會是災難。
陛下倒不如派人前往進貢火油之國度詢問一下彼處是如何開采火油的,將其方法帶入大唐,我等也好便宜行事,不是嗎?”
現代技術沒辦法,但是古代技術還是可以的,百度上應該能搜索一下古代的石油開采技術,不要多,要是能有明清時代的就夠了,好歹也是幾百年後,順帶著國外的也要問一問,越南泰國緬甸哪個地方還是有比較豐富的石油的,比如二戰之中著名的仁安羌油田。
李二陛下覺得也對,所以就答應了,吩咐了下去,這個事情說好了,蘇寧卻又開始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關於食用油的問題,這一點上,要盡早決定,然後逐步實施,就算是現在立刻開始,估計也要好幾年以後才能初見成效,要想讓大唐人全部吃上油,估計是個百年國策的問題,但是,這卻不得不說。
“陛下,不知您是否注意過,一餐飯,有油水和沒有油水之間,有多大的差別?”蘇寧提出了一個問題。
李二陛下一愣,搖搖頭,不知道蘇寧是什麼意思,蘇寧於是問向家庭環境比較有優勢的尉遲恭:“陛下出自貴族,想來並不知道這一點,但是尉遲將軍可能知道吧?吃不上油的時候和吃的上油的時候,吃的糧食數量是否相同?”
所有人把目光投向了尉遲恭,他們都不知道蘇寧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尉遲恭一愣,想了想,慢慢的說道:“這個,你還別說,過去家裏窮,吃不上油,就隻能吃飯,一頓啊,沒個四五大碗的糧食,那別想吃飽,嗨,那個時候天災人禍,哪想著吃飽啊?有飯吃就不錯了,後來跟了陛下,當了將軍,日子好了,吃得好了,這個糧食……唉?蘇小子,你還別說,好像,的確是這樣啊,有肉吃有酒喝的話,兩大碗糧食似乎也就夠了啊……”
尉遲恭把疑惑的目光投向蘇寧,大臣們也都看著蘇寧,想要知道蘇寧為何這麼問,尉遲恭的答案又有什麼價值,李二陛下更是目光炯炯的看著蘇寧,蘇寧於是說道:“這個事情,臣也是之前遊曆天下的時候注意到的,尉遲將軍體格雄壯,食量自然大於常人,一般的農家漢子,一頓飯沒有三四碗糧食是吃不飽的,但是臣跟隨師尊,吃的都比較好,有的時候吃一餐肉,甚至是一盤綠葉菜,一碗糧食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