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環境真的是很不錯的。
關中地區沒有被完全破壞了生態係統之前,千裏曠野,萬裏沃土,不愧是天府之國,一路走去,隻覺得神清氣爽,若不是正處於冬季,恐怕這種感覺會更好,哪裏像如今的黃土高原?滿身傷痕,幾乎是無法恢複的致命傷,哪裏還能和前秦時代誕生了橫掃六國的大秦帝國的那個關中相提並論?
大秦以五百萬之民養了一百萬的軍隊,相當於是五個人裏麵就要有一個人當兵,幾乎是所有的壯丁數量了,不單單說商鞅變法帶來的成果和大秦發達的農業科學體係,關中地區肥沃的土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若是換作什麼貧瘠的土壤,無論是誰也沒有辦法打造一個鐵血大秦出來。
談論到秦朝,人們都會說是強秦,談到唐朝,那叫做盛唐,蘇寧一直都以為中華帝國裏麵最強的朝代不是大唐,而是大秦,唐朝最盛,秦朝最強,大唐軍隊的主力就是隴西兵,關中地區的軍府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地區,在府兵體製下,唐軍主力都是出身陝西的秦國故地的秦兵。
就算是在宋朝,軍隊戰鬥力極其衰弱的時代,嶽飛還未登上曆史舞台的時代,關中地區還是出產了大宋戰鬥力最強的專門對付西夏的西兵和最富盛名的種家將,自漢代以來就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之說,漢代著名將門皇甫家族和馬氏家族以及不少名將也都是出身關中地區,以後無論哪個朝代,西北地區的軍隊戰鬥力一定是非常強大的。
地區的限製,生活不易,環境不好,唐代之前的所謂關西,更多的還是偏向於涼州地區,而非具體的關中,從漢朝自唐朝,關西涼州地區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使得關西的概念逐漸往關中長安地區偏移,這就是生態環境的逐步惡化,漢代尚且樹木蔥鬱的涼州地區,放到如今,已經是一片荒漠了。
若是沒有開發江南和山東複興計劃,估計再過一百多年,關中地區還是會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伴隨著均田製和府兵製的崩潰,關中地區的衰落是毋庸置疑的,大唐時代是關中最後一個輝煌的時代,而大宋的關中則是為中華民族做出了最後的犧牲,幾百年的時間裏麵為了對抗西夏和遼人金人,百萬西兵代表關中盡了最後一份力。
大宋以後的關中,已經難以為中華民族做出什麼貢獻了,關中之血在抵抗金人南下的戰鬥中已流幹,關中對得起中華了。
蘇寧對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大秦的強悍,大漢的強大,大唐的興盛,大宋的悲壯,無一不和關中地區有著無法隔開的聯係,一直到金兵南下南宋再也無力收複關中為止,一千多年的時間裏麵,關中兒郎為華夏民族付出了他們能付出的一切,直到滿身傷痕奄奄一息為止。
“怎麼了,三明,總覺得你好像興致不高。”杜如晦騎在馬上,看到麵色有些黯然的蘇寧,不由得開口問道,作為此次大唐談判團的正副代表,杜如晦自然要關心蘇寧,大唐談判團此次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不僅僅要應付極難應付的吐蕃人,還要讓西域諸國答應西域都護府的重新設立,為此免不得還要有一些明爭暗鬥,所以才會讓大唐右仆射杜如晦親自出馬,蘇寧作為屢次參與談判的談判高手,以其豐富的經驗和多次不辱使命的經曆被任命為副使。
蘇家隻有兩子,一個在千裏之外的西域屯駐,一個出使吐蕃與西域參與更加激烈的唇槍舌劍的鬥爭,對於蘇家像火箭一般快速崛起的大致緣由,明眼人都看得很明白,不說四十多歲的蘇定方拚了老命的征戰沙場,年僅十七歲的蘇寧也為了國家屢次外出作戰與談判,富貴都是拿命搏回來的,人家比你會搏命,比你敢搏命,那麼人家就能得到應該得到的。
蘇寧抬起頭看了看杜如晦,笑笑說道:“無他,隻是有些懷古傷今而已,關中為大唐付出了太多了,也為華夏付出了太多,前秦橫掃六國的便是關中兵,前漢對抗匈奴、開拓西域和對抗羌人的大多數也是關中兵,到了大唐,收拾突厥人僚人吐穀渾人的還是關中兵,關中人太苦了啊。”
杜如晦聞言一愣,隨即笑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正如你所說,大唐之兵可以與高地之兵相抗衡的唯有隴西秦兵和塞北燕兵,塞北燕兵還要鎮守北平,防備薛延陀高句麗等外族,動彈不得,任務同樣嚴峻,所以對付西邊外族的重任隻好壓在隴西秦兵身上了。
其他地區,雖說江南和山東地區已經開始初步建設軍府,可可是數量還是少,維持地方治安已經不容易,出國征戰的話,恐怕隻能給大唐丟臉,不談訓練,隻談身體也是略有所差,江南溫暖濕潤,民皆短小,氣力不如北兵,不善弓馬,南兵北上作戰者,自古以來失敗者居多。
東吳孫權十萬兵北上合肥,卻被張遼七千兵馬擊潰,晉室南遷之後北伐也不在少數,敗多勝少,若是防禦倒還可行,但是若論進攻,除了陳慶之七千白馬軍和宋帝劉裕之外,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所以大唐對於南兵北上的事情一直都拿捏不準,主要戰力,還是關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