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李二陛下內宮中排行第二的妃子,也是第二受寵的妃子,韋貴妃的日子過得還是挺舒心的,出身京兆韋氏的韋貴妃是名門女子,在李二陛下大破竇建德占據洛陽之後,出於拉攏豪門士族擴充實力的想法,尚為秦王的李二陛下將孀居在家的韋氏兩姐妹一起納入府中,貞觀元年分別封為夫人和昭容。
或許是韋貴妃本身的優勢,雖然得寵,不過卻和長孫皇後是一個性子,溫和賢淑,並不因為受寵而驕縱,或許這和她之前經曆過的一段失敗的婚姻不無關係,但是她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不是正妻,但是李二陛下去世後李治那小屁孩兒對待韋貴妃卻是極為尊敬,待遇也極好,所以也可以看得出來韋貴妃這一脈的優勢,兒子謙和孝順,女兒才德兼備,端的是家教優良。
兒子和女兒的結局就可以看得出韋貴妃家教的成功和她本身的德行操守,否則上梁不正則下梁歪,哪裏會有什麼好結果?李二陛下自己弄了玄武門之變,結果李承乾和李泰就玩真人版騎馬與砍殺,李愔和李佑兩個禽獸不如,一群兒子自相殘殺,基本上沒有善終的。
一群女兒也基本上都是不省心的新時代女性代表,把一群倒黴駙馬整的苦不堪言,頭上綠的發亮不說,麵對公主正大光明找的麵首還要曲意奉承,為此丟了性命的也不在少數,當真憋屈至極,這不就是典型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嗎?長孫皇後治理內宮的時期尚且還能維持,長孫皇後去世之後,內宮之中就詭異多了,李二陛下的治家之能實在是讓人感歎。
韋貴妃和她的一雙兒女在李二陛下的內宮裏麵是特例,長孫皇後時期是這樣,後長孫皇後時期也是這樣,猶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臨川公主和韋貴妃一生堅持操守,皆得善終,紀王李慎則在韋貴妃去世二十多年以後被越王李貞起兵反抗武則天的戰事牽連,流放巴州,中途病死,唐中宗複辟之後得到平反。
即使如此,在李二陛下的諸多兒子裏麵,李慎的結局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比起其他的那些兄弟們那些死的死廢的廢,他還算幸運的,以武則天當時為了做皇帝連親生兒子女兒都能殺的蛇蠍心腸,李唐皇室幾近滅頂之災,他還能不被直接砍頭,而是被流放,還留下一絲血脈,估計和他們一家三口平素的德行不無關係。
所以蘇寧一直都對韋貴妃保持著尊敬的心理,這位具備大智慧和大操守的女性,實在是這個時代的女性楷模,連帶著她親手教導的女兒臨川公主也是這樣的優秀與聰慧,堪稱神話公主,蘇寧是以膜拜的心理去看待這位女性的,和長孫皇後不同,長孫皇後多少是被逼的,這位女性則是自己的大智慧所致。
韋貴妃抱著七歲的紀王李慎正在逗樂,看到眼前的一幕,覺得有點兒納悶,有點兒不解,自家閨女明明是一臉笑容出去迎接太子兄長的,怎麼好像看到了什麼恐怖的東西一樣就跑回來了?還是跑回來的?平常的禮儀呢?平常的溫柔賢淑呢?這不科學啊……
緊接著韋貴妃就看到了李承乾走了進來,李承乾不算是稀客,出於李二陛下對韋貴妃的特殊照顧,自己不能經常來,那就拜托李承乾代表李二陛下帶著一些慰問禮品來看望韋貴妃母女子三人,表示一下自己對韋貴妃的重視,也算是一種補償,連帶著李承乾也和李慎還有淳兒的關係好了不少。
“太子殿下,剛才,剛才淳兒她……這位是……”韋貴妃覺得自己的腦袋瓜子有點兒轉不過彎來了,見到了李承乾,卻又見到了一個陌生男子,這內宮之中怎麼會有陌生男子進入?唉?不對,有點兒眼熟,應該不是一般的男子,要是一般男子的話,也沒那麼容易進來的啊,不對,一定在哪兒見過……
“臣蘇寧見過韋貴妃,韋貴妃吉祥如意!見過紀王,紀王吉祥如意。”蘇寧先是一個自我介紹,然後一個標準禮儀,先積攢一點兒印象分,果然,韋貴妃立刻就想到了這位曾經在一次公開場合見到過的李二陛下非常寵幸的臣子蘇寧,額,如今應該還是皇族中人,算是親戚了,也難怪韋貴妃對他印象深刻,至今還有印象,當初李二陛下可是和韋貴妃談過要把淳兒許配給蘇寧的。
雖然後來因為淳兒年紀太小,而且蘇家人希望蘇寧盡快生育後代延續血脈和家業,所以這種提議也就不了了之,但是細心的韋貴妃還是在這些年裏麵看出了些東西,女兒一天天長大,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了,那小小的布包裏麵包這個不知道什麼東西的,誰都不能看,也不知道藏在哪兒了。
可是,他已經迎娶了河間郡王獨女,兩人感情甚篤,外界還傳言若不是蘇家人丁太少,蘇寧都沒有納妾的打算,隻不過是出於家族興旺的考慮,才納了三個妾侍:李芮涵身邊的兩個貼身丫鬟,這是很合乎常理的,還有早些年被帶到府中的一個女子,一共三個,正妻沒有意見,家族中人沒有意見,一致通過——蘇寧是什麼想法,當然不會說出來。
一妻三妾,算不得多少,就這個時代的高級貴族而言,隻有一妻三妾,家中除了侍女就沒有其他的舞女或者歌姬之類的優伶,這已經算是潔身自好的一類男人了,蘇寧得知他在外界的風評還算不錯的時候,甚至是孔穎達和魏征這些老古董對他不蓄養歌姬舞女而僅僅有妻妾一事表示讚賞的時候,還真的是愣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