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李大亮(1 / 2)

李大亮忠實的履行了李二陛下的指令,帶著五百名海軍將士登陸,把二百七十七個違反朝廷禁令偷著下海的人押赴廣州鬧市,其中有十七個人是主要罪犯,是帶頭的,所以這十七個人就要被斬首,剩下的二百六十人要被處以一年的羈押,殺雞給猴看。

登陸的時候,李大亮看見了馮盎長子馮智戴全身披掛帶著一群士兵正在沿途封鎖港口,抓捕那些意圖不軌之人,李大亮不明意味的一笑,帶著人馬走了過去,馮智戴看到了一群穿著海軍士兵的人走了過來,為首者是一員騎在馬上的大將,馮智戴認識,這位大將來到廣州的時候父親還帶著自己去拜見過。

嶺南地區另外一支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的首腦,南海海軍大總管李大亮。

李大亮的年紀和馮智戴差不多,兩人都屬於履曆特別豐富的將領,馮智戴很有謀略,也不缺乏武略,是馮盎三十個兒子裏麵最優秀的一個,李二陛下麾下諸員大將裏麵,論資曆論戰功論地位能和馮盎一較高下的,也就是李靖了,馮智戴的地位和年齡還有資曆是和程咬金他們一樣的。

馮智戴是將門虎子,從青年時代就跟著馮盎南征北戰,去過北疆,也在南疆留守多年,是馮盎內定的繼承人選之一,之所以是之一,主要還是馮盎如今正當壯年,特別能打,身體也好,對於篩選繼承人一事不是很著急,再說了,三十個兒子裏麵選出一個,那肯定要選最厲害最凶狠的,馮智戴就是其一。

馮盎和馮智戴商討不過不少關於李唐對於嶺南的態度問題,起初他們一致認為嶺南在中原人眼中不過是窮鄉僻壤之地,中原王朝甚至一直都把嶺南作為懲處犯罪官員的地方,動不動就流放嶺南,所以李唐皇室和之前的陳朝隋朝是一樣的,對於嶺南僅僅隻有領土和賦稅的野心,沒興趣幹涉嶺南的行政,他們是安全的。

不過自從三位王爺和數萬人組成的大船隊南下出海之後,馮盎和馮智戴就開始關注朝廷的政策了,他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甚至深深為之不屑,但是同時卻一直關注著,馮盎和馮智戴都見識過李二陛下的風采,他們不認為李二陛下是一個沒有能力的君王。

一直到那些船隊帶著數之不盡的香料回來以後,馮盎和馮智戴才終於注意到了這件事情的不尋常之處,李二陛下這一招可不是一般的招數啊,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驅,這一消息傳出,嶺南之地立馬就會迎來瘋子一樣的出海尋寶之人,這個數目還絕對不會少。

嶺南一直都是窮鄉僻壤,被中原人所不看好,但是如今一躍成為了遍地黃金之地,會來很多人,會來很多尋寶之人,拖家帶口過來的估計也不少,人口增加了,他們很高興,但是隨之而來的唐中央行政力量的進入,他們不高興。

畢竟在這兒經營了那麼久了,誰願意把自己個兒的地盤交出去?名義上臣服已經很給麵子了好嗎?

沒辦法,事情還是發生了,人一多,這個紛爭就出來了,市舶司和審計司被堵得水泄不通,來的人多,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江南大士族居然也有,那些陳朝和隋朝遺留下來的江南士族們躲過了山東士族的覆滅之禍,現在積極求財,以備不時隻需,這樣一來,馮盎也坐不住了,眼看著嶺南第一豪族的身份就要被那些從南洋獲得巨大財富的人們所無視,誰能坐得住?

反正馮盎是坐不住了,他也想派人出海去掠奪香料回來大賺一筆,甚至是壟斷一個區域的香料開采之權,那就好了,但是他也知道如今不僅僅是平民,還有江南各大士族,乃至於嶺南夷人部落,消息傳的太廣,他根本沒辦法從中獲取任何利益,他急了,誰看著那堆積如山的香料不著急?

親自派人到市舶司還有審計司報備,然後準備船隻,用最大的力量準備船隊,同時對審計司還有市舶司的求助出工不出力,他們那兒越混亂越堵塞,他這兒就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把這件事情交給大兒子馮智戴去辦,立刻準備船隊下南洋,結果出發前三個時辰,李二陛下的詔書到了,海麵上傳來了消息,還沒有出動過的南海海軍封鎖了海麵,大肆抓捕已經下海的人,不少人都被抓了。

馮盎也同時收到了李二陛下的聖旨,即刻起宣布海禁,迅速率軍將沿海各港口封鎖住,協助海軍抓捕偷偷下海的人,在審計司員外郎兼欽差禦史張無悔抵達廣州主持審計司和市舶司的工作並且開放海禁之前不允許片板下海。

朝廷動手了!

那個張無悔就是第一波,之前的市舶司和審計司的存在隻是管理海商之事,然後收收稅什麼的,這一點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這個張無悔還有一個欽差的名號啊,這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具備的名號,掌握著對海商的生殺大權,這是李二陛下特別賦予的權力,要是有不法之人,可以先斬後奏,其實就是個來嶺南殺人立威的!

隻要是海商,就在他的管轄範圍內,也不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因為雖然馮家是嶺南的土財主,但是馮盎並沒有割據一方公然叫板大唐朝廷的膽氣,之前還有,貞觀五年的時候還有,但是貞觀五年之後,隨著唐軍戰鬥力的增強還有唐軍的軍事改革,馮盎已經沒有那些想法了,特別是軍事大學建立之後,他的第二十七個兒子馮智光進入其中學習,帶回來的消息讓他徹底沒了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