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廣州會議(一)(1 / 2)

任何偉大的變革在它最開始的時候都是以一個很不起眼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麵前,習慣於安於現狀而並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出現大的變動的人類對於這種變革大多持反感的態度,一如法拉第展示他的電學成就的時候,一位貴族女子很輕視的對他說:“先生,我並不知道你這樣做有什麼意義,這種東西,有什麼用呢?”

但是,當我們的世界已經不同於上一代人和上上代人眼中的世界的時候,並且是一種完全找不到過往氣息的滄海桑田的轉變,在那個時候,曆史學者們追根朔源,把最初的變革之源確立在了一個很不起眼的事物上,人人為之驚訝。

不過法拉第沒有,麵對那位貴族女子的攻訐,他很有風度的笑了笑說道:“夫人,一個嬰兒又有什麼用呢?”

蘇寧和以馮盎為首的嶺南勢力進行的廣州會談所達成的協議,以及後來一係列的在江南的協議和動作,在後世的影響很大,評價也褒貶不一,就在當時,大唐軍方力量占據上流的時期,蘇寧出身於軍方,當時所秉持的觀念卻是可以和平就盡量不動刀兵,和他在參加戰爭時期的“三光”做法非常矛盾,朝廷中也有很多的反對聲音。

反對聲音不是來自於文官群體,而是來自於武將群體,以李世績為首的參謀總部和軍方力量對於蘇寧的建議非常不理解,對於李二陛下支持蘇寧的建議也非常不滿意,提出過辯論,認為以軍方的力量南下廣州征討不臣非常輕鬆,江南就算造反,軍力也衰落無比,根本不能和強悍的北方陸軍和精幹的南方海軍相提並論,一旦出兵,大唐軍方有信心在三個月內平定叛亂。

可是對於江南士族、世家和地方豪強的不配合乃至於抵觸情緒,蘇寧這個一手主導了一擊擊倒山東士族行動的主要推動者卻並沒有采取像對付山東士族那樣的果決和強硬態度,卻在這個時候采用了妥協的姿態,在朝廷占盡上風的情況下主動和江南本土勢力妥協,和嶺南勢力妥協,這讓朝中大將有些太過不滿意了。

不過因為皇帝的絕對支持和文官群體的支持,這樣的政策被承認了,武將群體的主戰力量被壓製,作為補償,李二陛下允許他們對西突厥還有薛延陀等地用兵,但是他們仍然有所不滿,可以用軍隊解決的,為什麼要用錢糧去和那些奸佞之人妥協?錢糧來之不易,用來建設是多好的選擇?勞動改造就是留給那些奸佞之人的最好下場!

後來,蘇寧作出的回答是,第一,不願意本族人之間自相殘殺,減少大唐本就不多的人口;第二,希望為大唐留下一個隻要不造反,凡事好商量的傳統。

在當時這樣的行為頗受非議,剛強的大唐將軍們非常不滿意,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人們逐漸認為蘇寧的這種做法是大唐曆史上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在朝廷和武力占據絕對上風的時候,卻采用了談判和互相妥協的和平方式推動了江南事件的解決,並且推動了江南的快速發展,避免了流血事件的發生。

在那之前,大唐兵鋒所指,所向披靡,武將力量甚至一度狠狠打壓了文官力量,乃至於接近了軍政府的性質,但是在那個關鍵時期,蘇寧這個推動軍方勢力快速增長的特殊人物掉轉身子,阻擋住了軍方力量的過快發展,重新為文官勢力增強爭取了時間,再一次造就了文武平衡的狀態,避免大唐成為軍政府。

而這一成就,正是由和平解決江南事件開始的,用軍隊可以得到的,固然完整,固然徹底,但是卻已經損毀了太多太多的精華,用談判固然困難,固然耗時長,但是卻可以避免流血事件的產生,避免“凡事都用拳頭說話”的理念深入人心。

蘇寧在南下江南的過程中想了很多事情,一直想到了六年之前自己剛剛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的種種思想和傾向,六年過去了,深深融入了這個世界的蘇寧已經不再抱有太多的激進思想,也不再對軍事力量盲目的崇拜,也不在認為軍隊是實現夢想的最好手段,相反地,蘇寧開始接受曾經非常不喜歡的保守主義者的政治理念。

曆史上大多成功而和平的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都是保守主義者所主導的,這是最好的狀態,整個社會並沒有因為激進的暴力革命而遭到損毀,在前一個社會狀態下所積累的國家力量並沒有遭到太大的損失,繼而成功過渡到下一個階段,而主張快速暴力革命的懷揣大理想的主義者們卻往往造成了一個國家的血流成河。

英國光榮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革命方式,結果自然也截然不同,英國君主的權力被限製了,法國大革命結果卻是法國的混亂,建立一個共和國也是一波三折,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到了如今,法國已經是第五共和國的時代了,而英國,依舊是那個王朝,依舊是那個王室,極少有流血事件的發生,卻依舊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君主立憲國家。

保守主義者最大的特點就是保守,此保守非彼保守,它的含義是溫和,漸進,不要流血,不要衝突,雙方妥協,以溫和的方式逐漸朝著目標前進,或許會耗上好幾百年的時間,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就是保守主義者的觀點;而理想主義者則是主張快速激烈的暴力革命一舉推翻舊社會舊製度,流血是建立嶄新的時代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