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情況下,製糖工坊屬於手工業的一種,也是傳統手工業的一種,在大唐這樣的單純的農業社會,想要進行工業革命那是癡人說夢了,但是將大唐的政府收入的格局進行一個改變,把單純的農業收入轉變為農業、商業、手工業三足鼎立的情況,這或許是有可能的,而且很有可行性。
任何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之前,都會有著因為社會經濟的極大發展而導致舊型的傳統手工業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而引發的市場危機的困難局麵,英國最早開始的工業革命就是因為如此,市場需求刺激了科技進步,從而由於商業因素直接引發了工業革命,換言之,當社會財富累積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當市場饑渴程度進入一個相當危險的狀況的時候,工業科技革命會自然而然的來到。
並不是人刻意的推動就可以讓大唐提前多少年進入工業社會,就算在現在製造出了蒸汽機,製造出了自動機器,可以讓社會上的商品數量大幅增長,但是人民的購買力呢?製作出來了,總要售賣出去,回籠資金,然後進行再生產,沒有這個回籠資金的過程,談何再生產?大唐人民很有錢嗎?可以買得起很多商品嗎?
這毫無疑問是不可能的,就算現在製作出了蒸汽機,以人為的方式推動科技的發展,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最大的推動力來自於全民的需求,全民沒有這樣的需求,科技的產生隻能是一個悲劇,那些提前太多年出現在世界上的發明天才,有多少都是敗在了時代手下。
蘇寧可沒有那個興趣去倒騰什麼蒸汽機,倒騰什麼新式機器,不說他是個文科生出身,對於科技和工業一竅不通,而且他也不會瘋狂到現在去發展科技,科技的發展是隨著人類的需求而逐步進行的,科技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其引發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工業革命可以持續很多年,科技革命也可以持續很多年,甚至每一天都是科技革命。
人類總要生存不是嗎?
嶺南人需要什麼?大唐人需要什麼?現在最基本的,還是一個吃飽肚子,全民最渴望的就是吃飽肚子,沒有吃飽肚子,什麼都是虛無,什麼都是沒有意義的,你現在拿一台蒸汽機和一包米放在一個農民麵前,他肯定選擇米,不是蒸汽機,或者有人說那是愚民,不懂科技,但是人連活都活不下來,談何科技?
談什麼,都要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吃飽飯,活下來!
大唐還沒有多少人可以好好兒的活下來,隻能說勉強不會被餓死,僅此而已,大唐如今的農業生產力隻能說保證人們不會被餓死,要想吃好,吃飽,以至於達到衣食無憂的地步,那還差得太遠,人類的需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最底層的就是吃飽肚子活下來,大唐連最低層都還沒有做到,怎麼敢奢求過好日子、搞工業革命?
就目前來說,嶺南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地區,也會是大唐第一個商業超過農業的地區,海上貿易所帶來的巨大財富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嶺南之地造就一大批富豪,他們會帶來豐富的社會財富,這種財富將會整體提高嶺南社會的社會購買力,也就會間接的促使嶺南商業的發展,嶺南的商業會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財富會迅速的累積,會很快繁榮起來。
就和當初的深圳一樣,一夜崛起之城,整個嶺南的發展也會追隨深圳的腳步,很快的發展起來,其發展程度甚至會比長安城的發展程度更加快速,更加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他的隱患也會非常之大,比如,社會財富增加了,貧富差距也增加了,購買力增強了,生產力卻跟不上購買力的腳步。
具有購買力的都是一些極其富有的海商,他們是社會金字塔的頂層,財力強,但是人數太少,而廣大平民依舊一貧如洗,除了朝廷推廣均田製所帶來的那些土地和即將得到的高產作物,他們最多也就是吃飽肚子,沒有其他的,嶺南會發生一個很嚴重的兩極分化的問題,一部分人死有錢,一部分人沒錢。
一個國家的基礎是中產階級,評價國家的貧富也要從中產階級入手,社會的主要購買力來自於中產階級,國家生存的根基產業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廣大的中產階級,他們的強大和數量增多就是國家強大的標誌,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會缺少極端富裕的人,而極端富裕的人並不能在事實上使一個國家富裕起來。
如果嶺南人不能達到家家戶戶小康的地步,那麼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蘇寧之所以會設立市舶司和審計司專門對付海商,就是有著劫富濟貧的想法,蘇寧深深明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不去管那些沒有富起來的人,對於國家而言,是有多大的隱患,貧富兩極分化的嚴重是會有多大的殺傷力。
對於海商所獲取的財富課以重稅,狠狠的收上一筆錢,這筆錢肯定不會挫傷海商的積極性,隻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投身於海上貿易事業,但是得到了這筆錢的朝廷卻可以通過這些商稅的收入而逐漸減免農業稅,乃至於達到農無稅的境界,保護農民利益,讓大唐最為廣大的農民階級真正的擁有屬於自己的財產,從事實上扶持中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