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錢倉(上)(1 / 2)

朝廷把購買土地所需要的錢財和糧食種子都運抵廣州的消息不脛而走,那些和朝廷簽訂了協議的大地主們就像聞到了垃圾味道的蒼蠅一樣嗡嗡嗡的飛了過來,揮舞著手中的地契,迫不及待地要將它換作實實在在的金錢,然後投資到大航海的事業當中去。

最近這段日子,隨著一支又一支船隊的滿載而歸,整個港口從早到晚就沒有停息過,為了方便船隊返航,以及他們在夜間的航行安全,在蘇寧的建議下,馮盎動用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搭建了一個燈塔,上麵安放了一隻巨型蠟燭,一到晚上夜幕降臨的時候就會點燃,在很遠的地方都可以看到。

而且由於返航的船隊和在港口徹夜工作的人數眾多,廣州刺史趙淵根據蘇寧和馮盎的聯合建議取消了廣州城的宵禁,也廢除了日中開市日落閉市的慣例,廣州城成為了大唐第一座沒有宵禁沒有閉市的城市,得到了大量群眾的支持,緊隨而至的就是廣州城和港口的急速發展。

因為每日來往廣州港口的船隊實在是很多,在審計司和市舶司開放了港口之後,平均每日都有十多支船隊在這裏取得出海權,然後每日也有有十多支船隊返航,由於貨物眾多,交易不便,所以一支船隊的貨物從返航到交易完畢往往需要兩天左右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就使得港口的人數更多,停留時間更長。

人類的智慧不容置疑,蘇寧並沒有做任何幹預,但是港口的集市還是很快的發展起來,從早到晚不停息營業,大量的食物店鋪和住宿旅店如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因為隨時隨地都有饑腸轆轆的海員或者北方商人前來找東西吃,找旅店住,這方麵的事情蘇寧沒有權限管理,因為這並不是海運方麵的事情,而是一個州的內政。

不過趙淵很顯然比較尊重蘇寧的意思,蘇寧也就很願意給趙淵提一些建議,比如把安保部門和稅務部門直接安放在集市裏麵,審計司的稅務部門主要應對的是海商和陸商的交易,港口集市每日所產生的大量稅收並不歸審計司管轄,當然了,如果趙淵需要幫助,審計司雖然很忙,但是也可以抽出一兩個熟悉稅務的官員來幫助趙淵建立稅收部門。

趙淵是個比較開明的官員,對於商業並沒有什麼偏見,集市自己產生了,趙淵沒有幹預,反而很鼓勵廣州城有能力的人去開飯店,開旅店,還很支持港口集市的誕生,不過港口集市隻是一個應急措施,供那些正在交易中無法遠離港口的人們之用,真的到這個地方教義的人們,主要的選擇還是廣州城和周圍的一些小縣城。

趙淵下令各縣城鼓勵有餘錢的百姓辦設旅店和飯店,以供巨大的人流量所需求,然後針對人流量劇增所帶來的一係列的問題,趙淵也做出了很多針對性的措施,顯示出他的能力很不平凡,廣州城以往的常住人口隻有十萬,但是如今流動人口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加上廣州城自己的常住人口,每日進入廣州城停留一日以上的人數超過了三十萬。

短短的數月,廣州城就已經難以承受這樣巨大的人流量了,在稅收劇增的前提下,趙淵奏報李二陛下,請求李二陛下允許廣州城的擴建行動,以便於隨時都可以應對廣州城人流量巨大的情況,李二陛下對此的批示是允許這樣做,當時朝廷沒有財政支持,廣州要自己想辦法,朝廷的財政都有自己的用處。

趙淵當然不用朝廷的財政支出,廣州這些日子以來稅收劇增,審計司收繳的海商賦稅並不是歸審計司自己所有,而是朝廷民部所有,審計司隻是代為手腳收繳,順帶監管海商和陸商的交易,所得稅收有一成可以歸審計司自己支配,三成供給廣州刺史府,剩下六成直接上繳民部,每季度都有詳細的財政支出明細報表。

廣州刺史府就可以從中得到三成的收益,比審計司還要多,加上快速發展的港口集市這樣一個特殊的商業區,廣州的財政收入直線上升,隨著財政的龐大和寬裕,發展城市以獲取更大規模的利益就成為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如今的廣州稅收已經足以支持一場城市的擴建行動。

趙淵是個實幹派官員,以前束手束腳,都是因為其謹慎的性格,在蘇寧親自與他交談之後,發現他的確可以勝任一州刺史的職務,能力很強,而且行動力很強,上午說的事情,下午就能開辦或者辦完,毫不拖泥帶水,上午召開州刺史府會議要擴建廣州城,獲得絕大多數讚同之後,下午就開始辦理這項工作了。

因為自己忙於廣州城擴建的事情,分身乏術,所以趙淵就親自出馬請求蘇寧代為管理廣州港口市集的日常運營,他現在實在是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管理那些事情,但是港口集市不斷擴大,肯定會有一些相應的問題產生,李二陛下把薛仁貴的兩千兵馬的調動全賦予了蘇寧,就正好可以讓蘇寧使用那些士兵來管理整個集市的秩序問題。

蘇寧也覺得貿貿然出現一個集市肯定會有相應的問題產生,但是未來廣州的發展趨勢肯定是把城市往海邊擴建,這一點蘇寧和趙淵討論過後已經達成了共識,城市往海邊擴展,越往海邊就要越劃分為商業區,所謂商業區,就需要更多精力去管理,去收稅,去防止犯罪,作為第一個產生的港口集市就更有這方麵的管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