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從來就沒有懷疑泉蓋蘇文沒有能力保住自己的成果,相反,任何想要從他手中奪取他的東西的人都會經受他的狂風暴雨式的打擊以及垂死掙紮,要知道,這位泉蓋蘇文可是高句麗最後一個梟雄,他活著的時候,李世民大帝三征高句麗功敗垂成,他死了之後僅僅兩年,高句麗亡國。
或者說,他是憑一己之力保住了高句麗的存在的男人,如果不是機緣巧合之下,蘇寧相信自己應該已經和泉蓋蘇文展開一場大戰了。
現在突然冒出一個金庾信,這個在另一個時空消滅了高句麗國的家夥,不過在那個時空中這個家夥是在三十多年之後的花甲之齡消滅了高句麗國,而如今他才三十多歲,他的用兵之術、心性磨練是否達到了那個程度還不是很確定的事情,而且當時他的對手是泉蓋蘇文的兒子而不是泉蓋蘇文本人,更別提還有李世績的幫助。
所以,蘇寧並不認為泉蓋蘇文會束手就擒,然後失敗,雖然現在的高句麗比之昔日的半島三國裏麵最強大的一個國家有不小的差距,當時就軍力而言,反而更勝一籌,新羅北伐軍雖然打敗了大同江防禦兵團,但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勢力不被消滅,尤其是不被新羅人給消滅掉,更為一個恥辱,他們一定會拚死抵抗。
經過戰火磨礪的剩下來的高句麗軍隊,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消滅掉的。
所以蘇寧好好的安撫了張亮和張士貴,讓他們時不時的帶著海軍出海捕撈海鮮和抓捕高句麗人送回國內賺取海軍的額外軍費,而後自己安排好了軍隊的防務,把總管軍隊的權力交給了薛仁貴,自己則埋頭繼續準備對遼東半島的建設問題,安安靜靜的做一個美男子,不去管那些打打殺殺的事情。
事情也正如蘇寧所預料的,大唐貞觀十年五月初三,從北麵的安市城傳來了新羅軍隊慘敗的消息,吸引了蘇寧的注意力,全方位的了解這個情況之後,蘇寧覺得很滿意,泉蓋蘇文果然不是蓋的,雖然他的名字裏麵有個“蓋”,其他的那些實力派們雖然沒什麼大用,但是垂死掙紮也足夠讓新羅人喝一壺的。
這次的失敗還是因為東方實力派們所結成的鋼鐵同盟的最後反撲,在一場決定性意義的戰役中將新羅北伐軍的東征軍團打的全軍覆沒,一舉收複了所有的失地,然後居然還首次渡過了大同江,對大同江以南的失地首次進行了收複戰爭,大肆打擊那些剛剛準備恢複當地秩序的新羅人,搗毀了新羅軍隊的後方基地。
泉蓋蘇文雖然渡江打過一場,但是沒有停留,而是迅速返回,他的兵力和他的資源不足以長期占據大同江以南的一個地區,否則遲早會被蜂擁而至的新羅北伐軍給吃掉,而且還難以支援,沒必要把軍隊全部浪費在和新羅人的拉鋸戰之中,他的兵力可不是無窮無盡的。
所以他沒有試圖收複大同江以南的地區,可是這一次東部實力派鋼鐵同盟卻決定這樣做了,他們一共湊出了十二萬兵馬,除了在各地收拾新羅人的殘軍和落單的軍隊之外,還對大同江以南失去了幾個月的國土進行了反攻,一下把新羅人防備空虛的新占領土地防線打穿了。
這是正在圍攻安市城的金庾信所沒有料到的事情,他把部分軍隊分出去到處攻略高句麗的土地和州縣,不斷的吞噬高句麗的土地,企圖建立一個穩固的後勤基地以應對之後的北上攻略,以及將來可以能遇到的來自於唐帝國的威脅,他是知道的,這一次高句麗乘人之危,趁著唐帝國對北方草原發動全麵進攻的時機進攻唐帝國的遼東地區。
可是隨之而來的一切卻讓高句麗人始料未及,丟掉了所有可以丟掉的東西,國將不國,但是就算如此,高句麗還是沒有滅亡,反而還有一戰之力,但是這並不代表新羅就是安全的,和唐帝國結盟收拾掉高句麗之後,新羅不一定安全,隻有盡力的攻取高句麗的領土,攻占戰略要地,然後才可以占據有利位置,和唐帝國對峙。
即使不能如此,也要試著立於不敗之地,至少也要讓唐帝國對新羅產生忌憚,而不是自信。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情況似乎沒有那麼容易,他所攻取的那些地區,似乎每一個都是混亂不堪,沒有生產,沒有確定的居民,人都是難民,土地都是荒蕪的,房屋都是被焚毀的,沒有糧食可以獲取,沒有軍械可以補充,這種情況讓他覺得很不妙,占領的地區卻沒有辦法為他獲取更多的補給,對於他而言,實在是一個災難。
這種情況其實宋謙也注意到了,並且準備給國內發去相關的信件,但是很不幸的是,還沒有寫成奏折,他就沒命了,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可是無論是什麼情況,如今所麵對的還是如此,攻打的地方沒有糧食和軍械,辛苦的損失得不到補充,一切都要靠著國內的運送,這對於新羅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耗。
前後損失的兵馬已經超過了六萬人,馬匹損失上千,軍械、糧草消耗無計,可是除了一些領土和人口之外,高句麗人的領土似乎是一片混亂與荒蕪,什麼都沒有完整的,預料之中的寧靜鄉村、金黃色的麥浪什麼的都沒出現,隻剩下一片荒蕪和饑餓的人群,這讓新羅軍隊不得不用自己的軍糧去給高句麗人充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