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炮隊(1 / 2)

自從李二陛下見到了火炮的真正威力之後,就一直念念不忘,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著關於火炮的最新情況,每一日批閱完奏折都要往工部裏麵跑一趟,讓工部的大小官員覺得非常的榮耀,於是更加盡心盡力的加班加點製造火炮,工部尚書親自監督火炮的製作進度和用料安全等,每一門火炮製作的時候都要親自監管,每一門火炮完成的時候都要親自主持試射。

李二陛下當然也非常關心這些問題,時時刻刻都在詢問著用料夠不夠,經費夠不夠,什麼時候才能建造出一批可以用在戰場上的火炮,朝廷也在利用這些火炮訓練炮手,準備組織炮隊,稱為神機營,成為一支獨立的作戰部隊雲雲,工部的墨家子弟們對此覺得非常榮幸,不僅加班加點,也對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上提出了不少改良的意見,被李泰所接納。

作為蘇寧離開之後的火炮項目實際上的負責人,李泰對此也非常重視,尤其是關於開花彈的問題,蘇寧把自己所了解的一些事情寫在信紙上托人帶回來之後,他就著手開始研究開花彈的問題,要落地就爆炸,並且對周圍人群造成極大的殺傷和震懾,這並不容易,如何保證炮彈不在飛行的途中就爆炸,如何保證它不在炮管子裏麵就爆炸,這都是問題。

使用實心彈的時候不用害怕,因為隻要技術到位了,把鐵丸子射出去並不難,而且鐵丸子本身不會爆炸,那是針對堅硬的城牆的特殊攻城武器,要真的讓火炮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話,就非要把開花彈研究出來不可,李泰的信心爆棚,發誓一定要在決戰高句麗之前把開花彈研究完畢,於是按照蘇寧說的,從第一次實驗的時候那竹筒火藥開始著手。

密封,點燃,爆炸,加強殺傷力等等,無一不是需要研究的,首先就是火藥本身威力的加強,還有炮彈內部的構造,裏麵是否要加上一些其他的比較厲害的殺傷性武器比如鐵釘之類的,炮彈爆炸的時候這些東西隨著超高速運動,然後定然會對周圍的士兵造成嚴重的殺傷。

在火藥的威力不足以取代這種殺傷之前,還是往裏麵加上一些比較好,李泰自己覺得要是真的把炮彈限製在炮口那麼一個大小裏麵,火藥的數量肯定也不會有多少,不可能像蘇寧炸毀高句麗王都大門的時候,使用好幾車的火藥一起點燃,那肯定非常恐怖的,但是一發炮彈就那麼大,火藥的數量很有限。

這種前提下,李泰開始尋找一些其他的具有殺傷力的東西混雜在火藥裏麵,然後先把這種混雜火藥放在了一個圓形的木球裏麵,仿造著真正的實心彈的形狀製造了這種木球,以此來實驗火藥的威力,周圍放著羊或者是豬之類的,牛舍不得,馬就更舍不得了,隻能用羊豬或者狗之類的,然後點燃引線,觀察爆炸情況。

一聲巨響之後,那些動物基本上都躺倒在了地上不動彈,少數還在一邊抽搐一邊留學,大半個身子都爛了,離得比較近的已經成了一堆碎肉,然後那些離得比較遠的,身上的傷口不多,但是都在流血,也癱在地上不停的抽搐,李泰檢查了一下,發現那些放進去的鐵釘或者小鐵彈之類的都已經射入了這些動物的皮肉中,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那些離得近的不是被火藥炸死也是被巨大的聲響給嚇死了,沒有聽過這種巨響的人或者動物都會被這樣的巨響給嚇得夠嗆,一些比較弱小的直接就被嚇死了,李泰自己也感受過,當初皇宮裏麵也是這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習慣了,每天要是不來上幾下,大家都還覺得有些不習慣,當初李二陛下就是這樣,憑借著火藥爆炸判斷自己的寶貝兒子是不是還活著……

李泰就此提交了一份建議給李二陛下,說鑒於火藥的威力有限,短時間內很難提升,但是火藥的聲響實在是巨大,如果運用在戰場上,很難保證敵軍被嚇死的同時我軍戰馬和戰士會不會同樣受到驚嚇,所以在火藥武器正式投入戰爭中的時候,一定要讓參戰的軍隊和將軍乃至於戰馬都要熟悉這種爆炸聲,在敵軍慌亂的時候,我軍就可以直接無視這種聲音,衝上去斬殺敵人。

這個不用他說,李二陛下身邊的一些智囊都已經提出來了,說什麼火藥不僅威力巨大,而且聲響甚巨,乍一聞之猶如炸雷,渾身戰栗不已,腦中昏昏然,不可聞話語聲,離之稍近,便有失聰之險,更有甚者當場暴斃,七竅流血,五髒俱損,乃是聲響過剩之緣由。

火藥的威力被大家所認同,火炮的出現更讓那些文臣覺得驚恐莫名,將軍們都不在,隻剩下了一群文官,這些文官裏麵自然也有不少上過戰場甚至親自帶兵打過仗的,比如長孫無忌,他親眼見到一門火炮發射一枚炮彈便把一堵土牆給徹底擊毀的時候,不由得大驚失色,後退三步,一下跌倒,比他更加不堪的文臣數不勝數,孔穎達這老家夥直接暈了過去,第二天才醒過來。

他們都明白,從此,大唐的軍隊就有擁有了一樣強悍的武器,這種強悍絕對不是一般二般的強悍,那是可以一炮就摧毀一座小城城牆的強悍,以往攻取城池都需要將軍們絞盡腦汁,而如今則不必了,一炮下去,什麼都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