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年似乎對於大唐而言是一個多事之秋,經過了貞觀六年開始的貞觀革新行動所帶來的快速發展的五年,大唐的國力達到了一個可以同時支持兩方麵戰鬥的地步,而且達到了這樣的頂峰,種種跡象顯示對西突厥和薛延陀發動戰爭的時機到了。
貞觀十年年初,大唐帝國正式發動了北伐草原會戰,出兵二十萬北伐薛延陀和西突厥,兩支軍隊各自十萬人攻伐薛延陀和西突厥。
緊接著,貞觀十年二月份,東北傳來了高句麗舉兵十五萬攻打大唐的消息,李二陛下大怒之下,無可奈何的以秦瓊為主帥,蘇寧為副帥,統兵兩萬北上支援北平方麵軍,發誓要將高句麗組織在北平城之外,一直等到草原大軍回援。
長達六個月的鏖戰之後,大唐在草原上取得了決定性的輝煌勝利,薛延陀和西突厥的兩位可汗紛紛被活著,部眾不是投降就是戰死,無一幸免,薛延陀帝國和西突厥帝國就此崩潰,不複存在,其國民不是被奴役為大唐的奴隸,就是被販賣到大唐國內的各地賺取富人的錢財。
同時,在東北戰場上,因為大唐的天才將領蘇寧的超常發揮,使得原本非常不利於大唐的局勢逐漸轉變,四月份,蘇寧偷襲高句麗國都平壤城,以神秘武器火藥炸開城門,火燒全城,血屠高句麗官員權貴,生擒高句麗王高建武和他的家人,並且將之通過遼東半島的海路運回大唐國內,立下大功。
緊接著,五月初,蘇寧在遼東半島聯合大唐新近設立的海軍——北海海軍和東海海軍主力共四萬人,全殲高句麗第一名將薑以式的十萬大軍,薑以式自刎而死,全軍覆沒,唐軍再一次取得了輝煌勝利,並且因此獲得了整個原本屬於高句麗領土的遼東半島,並且因為這件事情,直接促使了高句麗國家崩潰,五十多個大大小小的軍閥實力派開始了爭王爭霸的混亂戰爭。
五月六月七月這三個月,是朝鮮半島的混戰期,除了國力衰弱的百濟國沒有發動戰爭以外,新羅國和唐帝國聯盟,出動了前前後後不下二十萬人的兵馬,發起了三次北伐戰爭,介入到了高句麗的內戰之中,但是限於實力和運氣,三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每一次北伐的最大成果就是將高句麗人徹底趕到了大同江以北,大同江以南的四分之三的領土都歸屬了新羅國所有。
但是與此同時的,新羅國損失了兩任主帥和九萬多軍隊,國力損耗了近三分之一,損失也很嚴重,不得已而停止了北伐戰爭的打算,一心一意的消化著從高句麗手中奪來的破敗的領土,但是饒是如此,那破敗的領土在一段時期以內也是無法補充新羅人損失的國力的。
這場戰爭之後,高句麗國內漸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駕駛,控製了北部領土的李越男將軍,控製了西部領土的泉蓋蘇文將軍和控製了東部領土的金勝將軍,其中以泉蓋蘇文為最強,李越男為最弱,泉蓋蘇文為了統一高句麗成為高句麗的王者,前前後後發動了四次討逆戰爭,結果也都是不盡如人意的,不過他也取得了很多輝煌的勝利。
長期的戰爭徹底摧毀了高句麗的生產係統,在七月末八月初發生缺糧的情況之後,緊接著,高句麗國內就爆發了千年難得一遇的超級大瘟疫,感染者半日內到五日內必死無疑,傳染性極強,仿佛一夜之間大瘟疫就席卷了整個高句麗,並且強勢進軍新羅和百濟,死亡的恐懼籠罩了整個朝鮮半島。
新羅和百濟經過前期的抗瘟疫勝利之後,在後期的高句麗暴民衝擊之下,沒能守住,致使前線軍隊大量感染瘟疫,軍隊感染瘟疫之後,國家更加混亂,感染越來越厲害,越來越猛烈,那些自知必死而不顧一切衝擊軍隊防線的暴民不僅僅摧毀了李越男和金勝的大本營,也把新羅還有百濟的國家防線給摧毀了。
貞觀十年九月初,瘟疫已經差不多造成了整個朝鮮半島近百萬人的死亡和更多人的患病,除了少數幸運兒因為自身的體質而得以逃脫之外,新羅和百濟的王族和權貴不斷的朝著南邊撤退以試圖躲避瘟疫,百濟王族和權貴甚至以船隻入海而放棄了已經混亂不堪的國土,試圖躲避殘酷的瘟疫。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唐也無法獨善其身,貞觀十年八月開始的高句麗暴民衝擊事件,在蘇寧的千防萬防之下,還是導致了一百多名士兵的病亡,之後蘇寧主動放棄了遼東半島,帶著所有的漢民和物資退回了大唐的本土,暫時安置於山東登州萊州周圍,積極的研究著如何處理瘟疫。
而就在瘟疫愈演愈烈,整個東亞都陷入了極端的不安的時候,西邊的高原之上也爆發了令人不想見到的事情。
西域諸國集體叛亂,聚兵十數萬,用以抵抗大唐,打出的旗號是驅趕唐人,奪回自主,可是事情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大唐的西域都護府就得知了,西域都護郭孝恪雖然有些缺點,但是絕對不是一個沒用的人,當機立斷,立刻命令麾下大將杜荷領一萬騎兵為先鋒,自己領剩下一萬騎兵和兩萬步兵為後軍進剿位於西域最前沿高昌國的叛亂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