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紹率領軍隊抵達了波斯薩珊王朝首都的時候,他受到了來自於波斯薩珊王朝上上下下大量官員的熱烈歡迎,以及波斯帝國皇帝的親自迎接,作為一個富有涵養的貴族,柴紹高大的身軀、威嚴的氣度和英偉的相貌使得不同人種的波斯人被柴紹的氣度所傾倒,他們對於這位來自於東方古老而偉大的那個民族的大將軍感到無比的好奇。
說實話,柴紹心裏頭也多少有些忐忑,第一次見到了那麼多長的很白很白的人,長的和大唐人完全不一樣,要不是之前就見到了伊薩姆這些人,顯然還不能適應,尤其是當他們的嘴裏麵烏拉烏拉的冒出一些他聽不懂的話語的時候,雖然他可以理解這應該是歡迎的意思,不過無論如何也覺得非常別扭。
這個時候伊薩姆就要充作最高翻譯官,將他們那年僅十四歲的皇帝的歡迎話語告知柴紹,柴紹也不是沒有見過被李淵閣下用力的傀儡皇帝隋恭帝,所以對於這個年紀很小且並沒有什麼實權的皇帝也不是不能接受,倒是對他身後站著的幾個雖然帶著笑容卻是一臉的奸臣模樣的所謂顧問感到很好奇。
那大概就是大唐概念裏麵“權臣”,被伊薩姆翻譯為顧問,雖然不太理解這個顧問是什麼意思,大概就是權臣的意思,把皇帝架空了,然後自己執掌權力,沒錯,十四歲的皇帝懂什麼呢?即位的時候也才七八歲,更不懂,作為一個皇帝,要想一登位就執掌大權,再怎麼也要十六七八的歲數,太小了的確不安心,遂有“主少國疑”的說法。
這位小皇帝看上去都快高興的哭了,而那些顧問顯然也對他的到來非常之興奮,從他們搞出來的這個熱烈的歡迎儀式就能看得出來,而且從那些夾道歡迎的普通民眾的麵色上柴紹也大體看得出來他們的確是歡迎自己,歡迎大唐的軍隊過來,估計是被阿拉伯人打的嚇破了膽。
伊薩姆一路上不停地訴說著那些阿拉伯人是多麼多麼的殘暴多麼多麼的能打之類的,還總是說什麼視死如歸,不畏利刃之類的話,讓柴紹覺得有些奇怪,這些阿拉伯人真的那麼能打嗎?就沒被完整的打敗過?還是說他們真的就是那麼能打,天下無敵?這些波斯人為何如此畏懼那些阿拉伯人?
現在稍微看出些門道來了,這些人是真的怕,不是一般二般的怕,也是啊,三十萬軍隊都給對方打得慘敗而歸,現在首都都快被拿下了,皇帝都快哭了,其他人可不是嗎?大唐軍隊這個時候過來,的確是給了他們無比的信心和慰藉。
所以柴紹再將大部分軍隊安置在城外波斯人早就準備好的軍營裏麵後,選擇了杜荷和其麾下的一千精騎作為入城軍隊,好好的表現一下大唐軍隊的威武,宣揚國威,而杜荷麾下的這些安西都護府最精銳的騎兵也是不負眾望,表現出了一支鐵血雄師的氣勢,威武不凡。
“大唐國霍國公、右驍衛大將軍、遠征軍大總管柴紹,見過波斯皇帝陛下。”柴紹隻是按照中國軍隊的禮節對著波斯的小皇帝行了一禮,也不管他聽的懂聽不懂,伊薩姆在一旁翻譯著什麼,烏拉烏拉的,柴紹也沒興趣聽,反正小皇帝聽完之後很激動的拉住了柴紹的手,拉著柴紹就往他們的內城裏麵走,柴紹也就跟著走,至於杜荷王玄策和孟雨等人也就跟上,軍隊自然也有去處。
柴紹對於這座城池其實是很不滿意的,還是首都,首都都隻有這個樣子,就別說其他城池了,他們這首都的防衛力量在柴紹看來也就是大唐的一座州治所城池的程度,就別說其他的曆史名城,也更別說大唐那座夢幻般的超級大城長安城了,估計這位小皇帝要是見到了長安城,怕是要哭吧?
城池這樣也就算了,一路走來,除了寥寥幾個守城衛兵,柴紹就沒見到波斯的正規軍隊裏麵有步兵,基本上都是騎兵,還是披著鐵甲的騎兵,其裝備程度不在大唐鐵騎之下,隻是鐵甲不如大唐的精良,武器不如大唐的銳利,而且波斯鐵騎還裝備著奇怪的戰斧,其實用程度在柴紹看來並不高,而且全都是重甲騎兵,卻看不到輕騎兵的影子。
倒是波斯人的戰馬給了柴紹很好的觀感,大唐的戰馬幾乎已經都是最優秀的草原戰馬了,善於奔跑,體力好,身材高大,可是波斯人的戰馬似乎比起大唐的草原戰馬而言要更好一些,這不禁讓柴紹想起了漢朝古籍中記載的傳說中的天馬——汗血寶馬,那好像也是來自於這片土地,難道說,這片土地上生長的戰馬更加優秀嗎?
不管這些,柴紹在宮廷中享受了一把異域風情,帶著那些軍校出身的小將們一起享受了一把,並且感慨於波斯人的奢靡生活,難怪戰鬥力跟不上,上層的腐敗必將導致下層的效仿,軍隊的戰鬥力低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領導,軍隊的戰鬥力是根本不用看到,軍隊戰鬥力的體現是在整體和團隊配合上,個人的勇武並不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畢竟不是每個軍人都是美國隊長。
夜晚,柴紹把小將軍們召集到自己的屋子裏麵,召開了一個簡短的軍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