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上書(1 / 2)

“劉邦是小人,卑鄙無恥,項羽是莽夫,剛愎自用,韓信是小家子氣,一旦得誌就忘乎所以,心性不夠沉穩,蕭何張良是明珠暗投,那個時代沒有真正的贏家,照你這麼說,四百年煌煌大漢,居然就是一群暗弱之人開創的?”李二陛下翻看著李承乾看出一身冷汗的篇章,很平靜的詢問道。

蘇寧不屑地笑了笑:“煌煌大漢?開創?大漢開創之時,有何煌煌可言?三十萬大軍被匈奴人死死圍住,劉邦差一點兒當了俘虜,所謂三傑束手無策,還是靠著送去女人給單於吹枕邊風才換來一條命,對付自己人那麼犀利,對付起外人怎麼就如此綿軟無力?這種人這種王朝也配的上“煌煌”二字?若不是武帝為其祖一雪前恥,哪有煌煌大漢!”

李二陛下稍微愣了一下,不得不點頭承認:“的確,比起我大唐二十萬大軍橫掃草原之壯舉,劉邦的確是連給大唐軍隊提鞋都不配!”

蘇寧白了李二陛下一眼,明確的感受到,李二陛下的真正意思是劉邦不配給他李世民提鞋。

自戀至此,劉邦的確是連提鞋都不配,拍馬也趕不及。

“不過,話說回來,你用了八年,把這樣的書給寫了出來,怎麼說呢,我的確是想不到你在閑暇之餘是多麼的努力和拚命,僅僅是這樣一篇文章,我就可以斷定,你這本《資治通鑒》,可以名垂青史,以前人家拿你當小孩子,當弄臣,戲耍你,但是從這一刻開始,在沒有人膽敢小瞧與你,蘇寧,我也不會小瞧與你了。”

李二陛下感歎著放下了這本書,又拿起了另外一本。

蘇寧有些無奈:“陛下言下之意就是,過去,陛下一直都在小瞧臣?”

李二陛下搖搖頭道:“不不不,不是這樣,隻是做一個比較,現在而言,我是更加重視你了,能寫出這樣的書,比起《三國》而言,不得不說,蘇寧,你進步的不是一點點,你可以把史書寫成故事,卻也能把故事寫成史書,這本《資治通鑒》,蘇寧,蘇寧,不下於《太史公書》啊!”

蘇寧拜道:“陛下謬讚了,臣如何比得上太史公,太史公可是不計性命之危寫下史記,而臣,幸而遇到陛下,怎會有性命之危?”

李二陛下放下書本,直視蘇寧:“太史公可絕不會對著漢武帝說這樣的話,就這一點,你不如他!”

蘇寧笑道:“臣尚未開支散葉,哪裏敢和太史公相提並論?”

言下之意,不過是諷刺漢武帝對司馬遷施以宮刑而已,李二陛下聽完哈哈一笑:“不錯,不錯,那種刑法你斷然受不起,可是大唐也沒有這樣的刑法規定啊?如今就算是我想要對你施以這種刑罰,沒有刑部尚書的副署,也是不行的吧?再者說,你已有一子四女,你兄長有三子二女,如何算得上沒有開支散葉?你蘇氏這一代可是門丁興旺啊,上天都要庇佑你蘇氏,即使我是皇帝,也不敢逆天意而行啊!”

蘇寧拜道:“臣不敢妄言得上天庇佑,不過是先祖庇佑而已,念我蘇氏之苦,特給予補償,補償到頭,也就結束了,接下來,兒孫自有兒孫福,就看他們的造化了,臣不敢妄言其他的了。”

李二陛下嚴肅道:“這件事情我也不敢妄言,你也的確不該妄言,恩,隋卷,待我看看你又是如何說前隋的……哼哼……看起來你挺讚賞楊堅的,不錯,不錯,這一點上,我也不能說什麼不對的,三省六部,的確是楊堅所創,科舉雛形也是楊堅一手主導,開皇之治,戶口四千萬,也絕不是虛無之數,雖然遠遠比不上大唐的如今,但是以魏晉以來戰亂不休,短短二十年可以達到這樣的地步,楊堅不愧是明君啊!

隻可惜……嗬嗬嗬,你說的也是啊……聽信婦人之言,臨老昏聵,廢太子楊勇,釀成悲劇,致使楊廣登基,繼而導致隋末之亂,四千萬人口僅餘數百萬,慘不忍睹,楊堅不可推卸這樣的責任,至於楊廣……

嗬嗬嗬嗬,果然沒錯,果然沒錯,我就知道,你肯定要把他千裏跋涉去了西域之地的事情給說出來,也要說他的聰慧和勇武,他的大誌,他推行的科舉之法,可惜剛愎自用,急於求成,不夠耐心,致使大好局麵毀於一旦,開皇之功功虧一簣,百姓揭竿而起,隋末大亂……嗬嗬嗬,好啊,好啊,蘇寧,在唐皇麵前讚揚隋皇,也就你才有這個膽子吧?”

蘇寧拜道:“臣這不是首先拿給陛下閱覽嗎?如果陛下不願意,臣可以刪去這些文章,按照陛下的意思重新再寫,一定將楊堅楊廣寫成卑鄙小人,陰險毒辣,大隋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貪官汙吏橫行,百姓生不如死,急切的渴望一位聖人拯救他們,於是陛下橫空出世,陛下出生之際,天再旦,陛下遂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繼而開創大唐盛世,有了如今的盛況,我等有如今的好日子,都是陛下的功勞,全賴陛下鴻福齊天!”

李二陛下麵色一滯,指著蘇寧道:“你……你……你……”

“你”了半天,還是沒能說出什麼事情來,看到蘇寧這樣讚美隋皇,深知蘇寧的文章如果傳言出去會有多麼大的影響力的李二陛下自然有些不放心,也有一些想讓蘇寧刪去更改一些篇章的想法,至少也要把楊廣的政績戰績給弄掉一部分,著重刻畫他自己的豐功偉績,比如百騎破十萬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