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蘇尚書(1 / 3)

比起朝廷內部對於皇位更替的超強適應能力,民間則對此表示不太容易接受,皇帝突然宣布退位,然後突然禪位,新皇帝登基,老皇帝離開了皇宮,去三原縣的行宮居住,雖然在那之前三原縣已經有一處比較幽靜的地方被一群士兵圍住,不讓沒有許可的人通過,三原縣的人們也在好奇,不過這種事情在之前的三原縣已經發生過不少次,所以並沒有人對此表示太過疑慮。

隻不過三原縣的人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居然是李二陛下禪位之後的養老之所,李二陛下居然選擇了三原縣做為他的養老之所,而不是皇宮裏的某一處,直到退位詔書頒布,人們才意識到三原縣這裏修建的不是一般的住所,而是皇帝的養老宮殿。

所有人都知道三原縣是什麼地方,可以說三原縣是大唐傳奇的開始,從三原縣被賜給蘇寧作為封地之後就一直是這樣,傳奇的三原縣,傳奇的蘇侯爺,傳奇的大唐崛起之路,誰敢說這不是皇帝對於蘇侯爺一直以來的功勞的回報?所以才選擇了三原縣作為養老之所,距離蘇家莊子還不到一個時辰的路途,非常近,甚至站在蘇家莊子裏的小山坡上就可以看到占地並不廣闊的行宮。

而且百姓們對於李二陛下突然禪位有些不太適應,他們已經適應了李二陛下二十年來的統治,他們認同這種統治,最後的大風暴僅僅是局限於朝廷內部,連長安城都沒有處,地方官員更是沒有受到波及,百姓們並沒有遭到任何影響,震恐的是官員,而非百姓,李二陛下不願意把百姓牽扯到這種事情裏麵,所以百姓們對於李二陛下突然的禪位很不理解。

甚至還有人發起萬民書行動,希望李二陛下可以不要做出輕率的舉動,而引發大唐皇朝的動蕩,他們很支持李二陛下的施政方略,而且李二陛下春秋正盛,為什麼要這樣著急的禪位呢?這封萬民書被呈給了李二陛下,就在他禪位之前的三天,他很得意地拿著萬民書給李承乾看,告訴他,等你禪位的時候,如果也有百姓給你上這樣的萬民書,你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否則你就是一個無能之君!

李二陛下離開皇宮的時候是昂頭挺胸的離開的,一臉的驕傲,毫無挫敗感,他把萬民書留給了李承乾,作為他永遠的鞭策,李承乾在那個時候就發誓,至少也要兩萬民書才能夠讓自己滿足,然後退位,否則,自己也太沒有麵子了,既然父親做出了表率,那麼自己也不能落後才是,並且最後的那個晚上,李二陛下告訴李承乾,隻有皇帝主動禪位,才是目前可以找到的保證大唐千秋萬代的最好方式。

蘇寧甚至還小聲的說什麼嫡長子並非一定要繼承皇位,應該是立賢不立長的,結果被李二陛下一拍腦袋瓜子,蘇寧立刻改口說長者最賢那是最好的,李二陛下這才放過蘇寧,但是這句話卻在李承乾的心裏麵留下了很重要的影響,他開始考慮,如果之後自己的長子李象並不能夠達到自己的要求和保證大唐帝國安定的要求,是否自己依然要禪位於他,而不是其他的兒子?

他自認在治國上,眾兄弟沒有一人是他的對手,雖然自己在學問上不如李泰,在勇武剛毅上不如李恪,但是綜合看來,自己是最強最適合做皇帝的,但是,如果自己立下的皇太子並不能夠擁有足夠的能力治理國家,自己是否還要拘泥於嫡長子繼承製呢?對於國家來說,嫡長子是否一定是那麼重要的?

不過目前考慮這些還是有些早了,自己才二十七歲,比父親繼承皇位的時候還要年輕一歲,自己至少也要做二十年皇帝才好,才不至於輸給父親,反正在精力不濟之前,李承乾沒有打算退位,李象僅僅八歲,怎麼可能做得好皇帝?那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