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立拓麵臨破產嗎?”呂才清覺得李唐的話有些前後矛盾,“怎麼就是我們的機會了?”
其他人剛才還都是義憤填膺,沒想到李唐會說出這樣的話。
李唐解釋道:“各位領導比我更加有學識,處理事情也更加有經驗。我們都知道,看待問題,要用辯證得到方法去分析,看到事物的兩麵性。就像你們之前入股立拓,現在看來,你們的投資行為,是在高點買入,虧錢了。但換個角度來看,這筆投資,對之前比和比拓和立拓之間的合並談判,還是產生了一些影響。而且你們華鋁集團成為立拓的大股東之後,也就此正式打開了一扇大門,登上了全球鐵礦產業金字塔的最頂尖位置,有資格參與立拓的經營。”
“我們手裏隻是普通股,這立拓的經營,說實話,還真沒有任何的參與度。”呂才清無奈的苦笑。
虧錢就算了,起到的效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巨大。
之前比和比拓和立拓的合並談判,中間有過全體股東的投票。
絕大部分的立拓股東,都投了反對票。
他們華鋁集團的6%股份的投票權,可有可無。
也就是說,他們不幹涉,其實比和比拓與立拓的合並,也會是目前這種僵持的局麵。
他們其實很清楚,這筆投資肯定是失敗了。
從李唐口中說出來的所謂投資效果,其實也不過是對他們的安慰話罷了。
他們自己都是這麼清醒的認知的。
李唐卻不那麼認為,依舊非常鄭重的語氣,看到華鋁集團的人都是對自己的投資行為有些羞於提起的樣子,反問道:“難道你們真的不看好鐵礦的前景嗎?”
“按你的說法,如果立拓都要倒閉了,全球鐵礦企業,還有哪家能夠撐下來?”
呂才清也是被李唐說得心驚膽戰,忽然感覺全球礦業的未來一片灰暗,“我怕是不禁鐵礦產業,整個全球礦業都要進入漫長的低利潤,甚至是虧損階段。”
在座的人,基本上都經曆過九十年代那漫長的礦產行情的寒冰時代,絕大部分礦產資源的開采,都是虧損的。
隻有國外一些規模巨大的礦山,礦石規模大,品質好,機械化程度高,開采成本能夠壓縮到極限,才能夠產生微薄的利潤。
要真是曆史的循環,別說是立拓,他們華鋁集團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不至於。”
李唐很是篤定的搖頭,“我們華夏的經濟發展,不會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很深。我們的經濟高速發展,必然會帶動全球礦產行業的複蘇。眼前這波金融危機蔓延到實業,也就是一場疾風驟雨,來得快,去得也快。”
“你怎麼確定是一場陣雨呢?”賴向榮百思不得其解。
李唐突然語塞。
這問題讓他怎麼回答?
“這是一個複雜的宏觀經濟學問題。”他隻能隨口搪塞,“如果有時間,我可以慢慢跟大家探討。但擺在我們麵前的機會,真的稍縱即逝!”
賴向榮倒沒有太糾結這個問題,端起茶缸喝了一口,褶皺的臉上還是布滿了疑惑。
呂才清大概品出了李唐話中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趁著這波礦產行業的低潮期,果斷的抄底?”
“是的!”
李唐點頭。
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礦產行業都是呈現一種持續增長的態勢,甚至在某一個階段,還會出現突然間的暴漲。
必然今年初鐵礦石價格幾乎是翻倍的上漲。
以及金融危機之後,礦產行業也會迎來垂直向上的增長曲線。
真正抄底的時機,其實很短暫。
但這個時機,也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相比你們之前買入立拓股票的時間點,很顯然現在才是更好地投資入股立拓的時機。”他補充道:“當然,我說的不是現在,而是兩三個月之後,到那時,立拓的股價會在一個非常罕見的低位。那個時候入股立拓,甚至是收購立拓,都是非常劃算的!”
“收購?”呂才清聽到了這個詞彙。
“是的,收購!”李唐在說到這個詞彙的時候,語氣微微上揚。
“怎麼收購?”呂才清從來不敢這樣想。
華鋁集團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完全得益於華夏市場的急速膨脹式的增長。
以去年為例,華鋁集團和立拓在全球五百強企業中的排名,其實差距不大。
但要是看淨利潤,那可就千差萬別了。
華鋁集團看著立拓那一百零五億鎂元的淨利潤,隻能是望洋興歎。
尤其是立拓那超過一千億鎂元的市值,想要收購這樣的企業,必然要付出比市值更高的價錢。
除了金錢,還有其他的方方麵麵,都是巨大阻礙,需要跨過一重重層巒疊嶂的山脈。
國內的企業,誰不想收購立拓呢?
不僅是企業,上級領導巴不得這種事情早點發生。
這樣一來,華夏將控製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之一。
也就是說,鐵礦石被卡脖子的日子,將一去不複返。
這是所有華夏有誌之士的夢想啊!
“我也不知道怎麼收購這樣一家世界級的礦業巨頭。”
李唐是實話實說,“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浩大工程。但在我看來,可以大膽地嚐試。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在這次嚐試中付出太大的代價。哪怕是收購失敗了,我認為我們至少在經濟上,還是有機會獲得巨大的回報!”
“嗯?”呂才清聽不太懂。
“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李唐很是肯定的語氣,“要麼把立拓拿下,要麼獲得投資收益!”
“你怎麼確定這一點呢?”呂才清還是心存疑惑。
“在市場低迷的時候,抄底立拓的股票,不管怎麼樣,總不可能虧吧?”
李唐隻能說這樣的話。
空口無憑的,他也確實沒有辦法像礦產勘探項目一樣,拿出一大摞資料,用事實和數據來佐證自己的言論。
他沒有外界傳言的那樣,擁有遍布全球的情報網絡。
別人信或者不信,全憑對他的人品的判斷。
毫無疑問,華鋁集團的人,對於李唐的這番沒有任何證據支撐的話語,哪怕滿心的疑惑,但還是有了初步的信任。
“你個人方麵,針對立拓,到底是什麼打算?”賴向榮更像了解李唐的本身。
不可能說他們就憑李唐的一番話,就斥巨資去收購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