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金河和姚振宇看了一眼早前發現的地表出露的礦點,返回營地之後,上了車,就走了。
紫色礦業在這邊還是留下了一隻技術隊伍,隨時監督一零一地質隊的找礦工作。
總算應付完甲方的視察,李在強帶上地質錘、指南針等裝備,以及水和幹糧等生活物資,整裝待放,準備跟著技術員們一起出發到野外去開展工作。
李唐卻把李在強拉到了一旁。
“你就在營地這邊好好待著,不要亂跑!”李在強還是心疼兒子,並不太願意讓李唐到處跑,“紫色礦業的技術員也都是在營地這邊坐著監督,你跟他們一起就行。”
“我有事情想跟你商量。”李唐一本正經道。
“你說。”
“按照昨天你的說法,你們是在項目區內每一個角落都跑一遍地表工作,然後開展地表工程,著重摸清楚項目區內的構造。下一步,則是開展磁法測量,並且著重對構造周邊進行電法測量。”
“沒錯。”李在強笑了笑,“這都是我們根據你提供的那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對於這片區域斑岩型銅礦成因的分析,所以對症下藥,采取的找礦方法。你作為項目的專家顧問,已經斷定了這裏銅礦是斑岩型,而且是構造控礦。”
“爸,你們把問題搞複雜了。”
李唐掌握著青龍銅礦項目區內的所有見礦情況,這是一個來自未來的超前信息。
如果按照李在強的做法,那就是重走老路,一點點摸索,一條條構造的去尋找侵入岩,然後在每一個侵入岩體上麵打鑽,查看裏麵是否含有銅礦富集的情況。
這裏處在縫合帶上麵,上麵有很多構造,有很多的侵入岩。
並不是每一個侵入岩裏麵,都能夠形成高品位的銅礦!
這麼一套流程走下來,等到剔除所有不見礦的地方,找到了含礦的岩體,恐怕已經是一兩年之後了。
這種試錯和摸索的過程,在每一個找礦項目都不可避免。
但是,李唐並不想浪費時間。
因為他實在太清楚哪一個岩體有銅礦了。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李在強想不明白。
“我們現在當務之急的是盡快找到礦,找到大礦!”
李唐言語懇切,滿臉認真,“我想紫色礦業投入這麼大的資金,來到這片無人區開展找礦工作,就說陳金河,他肯定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如果說預查、普查項目,五百萬投下來,在項目區內沒有圈出一個像樣的礦體,那麼他們公司內部肯定就有人開始唱反調了。”
“紫色礦業內部的事情,我們管不了。”李在強心裏想的很簡單,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技術工作。
“如果不能盡快見礦,那麼五百萬的資金耗盡,你們一零一地質隊也別想拿到下麵的三千萬的詳查項目!”
李唐這話是替一零一地質隊著急,“以你們現在這種廣撒網方式的找礦模式,五百萬經費,根本經不起消耗!這一階段工作結束,沒能拿出一個漂亮的成績單,我想紫色礦業董事會不會批準那三千萬的資金!”
有了屈龍銅礦的前車之鑒,一聽李唐這話,李在強也不由得有些緊張,“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