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領導出了會議室,轉道來到了隔壁的總經理辦公室。
辦公室門緊閉,隔音效果很好。
“根據郭逢春和高勝投行提供的情報,海岸資源公司的礦權資產非常優質,財務狀況很明晰。”
胡真篪首先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我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我們集團秉承上麵的指示,就是要做前鋒部隊,先走出去,探探路。就算失敗也罷,都是一次值得嚐試的機會!”
“我支持胡總的觀點,如果做事之前先畏首畏尾,那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現在的生意,哪有沒有風險的道理。關鍵是咱們如何控製風險,解除風險。”
“先把海岸資源公司拿下來,後麵礦山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可以一步步解決嘛。”
國際投資公司的人,基本上都讚同采取收購計劃。
除了分管國際投資公司的那位副總表達了讚同的意見之外,其他幾位集團的老總,老神在在的坐著,各自思索,也不知道在考慮什麼。
沉默了片刻,終於有一位集團副總開口:“我認為李唐剛才提出來的意見,具有很重要的警醒作用!走出去,也要一步步走,別一腳踩空掉進深水潭裏,想拯救就來不及了!”
大家又都陷入沉默。
牛福似乎是思考清楚了,頗有威嚴的目光,輕輕一動,掃視了一遍在座的人,“我個人是認同李唐的說法!”
一聽這話,國際投資公司的人,全都像泄了氣的皮球,一片哀鳴。
“為什麼咱們國內的各大鋼鐵廠、冶煉廠,大多數在沿海?”
牛福自問自答:“因為沿海交通便利,電力輸送方便!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再好的礦,也難以真正兌現價值!”
“牛總分析的很透徹。”
“世界上已經探明的優質礦產資源何其多,真正能夠開采出來的,也就10%左右。許許多多的富礦、大礦,或是因為基礎設施不行,或是因為政治環境不穩定等等因素,依舊難以利用起來。”
牛福看起來心裏已經有了決斷,“咱們武礦集團攢點錢不容易,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積蓄全都扔到國外去。咱們國家現在的外彙是越來越多了,但是還沒有多到隨意糟蹋的地步!”
這一番話,已經說的很明確了。
礙於牛福的威嚴,其他人都沒有站出來反駁。
胡真篪微微歎了口氣,不無遺憾道:“牛總,這要是錯過了,以後指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出現這樣一次好機會了。”
“我能理解你們想要走出去,想要盡快做出成績的理想和野心。”
牛福其實樂於看到大家勇於開拓,敢於在國際市場上大展拳腳,可是作為掌舵人,他比所有人都看得更清楚。
武礦集團在國內是個巨無霸的集團,但是放在國際上麵,跟各大全球礦企,以及各大礦企背後的基金、財團、國家正麵鬥爭,無異於以卵擊石!
他看好武礦集團未來的發展,但是這需要時間。
走出去,是必然的的過程,但是不能操之過急。
“對於海岸資源公司,我認同李唐剛才的觀點,我們並不是真正了解國外的礦業環境,貿然加入,很可能會四麵樹敵,越陷越深。”
他看到大家都沉默,又繼續開口:“我們的團隊,可以繼續在國際上探索,繼續搜集信息,等到有必勝的把握,出擊的時候,必然一鳴驚人!”
既然牛福的態度已經很明確,有人站出來表達了意見:“我讚同牛總的決定!”
“確實不能操之過急。”
“不管是國際上,還是國內,其實機會總是不缺少的。隻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總會找到適合我們的目標。”
“你們還別說,李唐這小子,看問題角度真的是非常刁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