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伯母端著一碗雞蛋醬,站在堂屋外麵,聽屋裏那哥倆聊天聽得一清二楚。
聽那意思,老大對那個胡小纓,還真是沒有旁的心思。
這個態度,讓朱家伯母一時間挺感慨。
這個正派勁兒啊,算是隨了他們祖父、隨他們親爹了。
朱家伯母站在女人的角度,還是挺欣慰的。
包括老二、老三、德子,這哥幾個全都是正經過日子好手。
不像有的那種人,日子過好了,就惦記尋思一些花花事兒,好像沒有那些花花事就無法證明混得好似的,那才不要個臉呢。
可這哥幾個不的,算是老朱家承上啟下難得的優點了。
以前,或許就有這種優點,隻是不太明顯。
那時候日子過得挺窮,就算這哥幾個沒有什麼花花腸子,大夥也會認為,那是因為你沒錢沒本事,你才不搞。你拿啥搞啊?等你有錢的,你再看。
你看,她家這幾個,現在哪個走出去不是香餑餑?有錢了依舊沒學壞。
朱家伯母心裏尋思:
說句自大的話,現在家裏幾個兒子不欠饑荒,日日進錢,去哪裏都被人高看一眼,本是最容易心態發飄的的時候,也有換新媳婦的能力,尤其是她家老大,女人都勾搭到眼前了,可是,咱家這幾個孩子,還是一如往常,真就不動那花花腸子。你看看這本性,她老朱家孩子就沒有差的。她有點兒小驕傲。
唉,也不知家裏那幾位兒媳婦,知不知道、能不能珍惜自己這份福氣。
想起兒媳婦們,朱家伯母就有些來氣,馬上否決。
不,她那幾位兒媳不知道,也不珍惜自己嫁的是好人家。
不提汪氏,隻說那孫氏和李氏在胡小纓的事情上,絕對沒起啥好作用。
別以為她看不出來。
往大了說,那就是倆個攪家精,不盼著他們大哥好,還在那起哄架秧子想看熱鬧呢,恨不得她們大哥離了才好。
這事兒要是成了,那就是在破壞兄弟間感情。
因為德子為啥好不容易回家一趟,還要過問這事兒?
朱家伯母心裏明鏡的。
侄兒很不喜歡男女之間瞎勾搭那一套。。
今晚能問他大哥一聲,無非是想確認一番,大哥,你要真是那種有錢就學壞的人,那麼以後也不是不給你找活幹,隻是會遠著你點兒。
而且依著她對侄兒的了解,一旦老大要是承認動了心思,德子不會給老大多解釋的機會,別看事情起因是源於汪氏一張破嘴罵德子,沒用。
人家忙啊,沒空聽你那些解釋囉囉嗦嗦。
侄兒隻會認為,你在有媳婦的情況下,你和人勾搭,就是不正經,你就是在男女方麵容易犯糊塗、不敢重任。會懷疑你今天和這個女人,過幾年和那個女人,哪日你再為女人耽誤正事兒。
多虧著老大自個站得住,根本沒那想法。瞧那樣,侄兒也鬆口氣。
所以朱家伯母越是清楚這件事的利弊,越是對另外兩位兒媳婦不起好作用很是不滿。
可悲哀的是,朱家伯母看破卻並不能說破。
她不能再像以前似的,撕破臉和兒媳婦們對著幹了。
到老了,瞧這樣的狀況,她根本指望不上汪氏養老。汪家那一大家子大損賊,說話那麼難聽,那日就說她了,你這樣當老人,你還想指望我姑娘將來給你養老?那一家子也不知道是缺心眼是怎的,都這樣的情形了還敢威脅她,純屬坑女兒,也不怕她索性換個能養老的兒媳婦。
但她確實不敢再指望汪氏了,要在孫氏和李氏裏挑一個給她養老,這就不能很得罪那兩位。
朱家伯母甚至琢磨過,等到左家搬進新房徹底忙完後,她想去找白玉蘭嘮嘮嗑。
想讓白玉蘭幫她出出主意,幫忙看看哪個兒媳婦行,現在就得鋪墊了。總不能指望哪個給養老還不給掏錢出力吧?那到老了,人家能心甘情願伺候嘛。趁著能動,先選好養老的兒子兒媳,這才能一門心思的幫哪家帶孩子做飯。
而按理,她也和侄兒的嶽母說不著這個,不該尋白玉蘭給出主意,這屬於是拐著彎兒的關係,還沒那麼親。
可是,劃拉劃拉身邊人,她能放心嘮嗑的有幾人?
和自己的幾家真親家敢聊這些嗎?
和她的老姐們說說煩悶,最近才發現,那假姐妹沒有血緣關係就是不行,她私下裏講的話,那位給她宣揚出去了,轉頭就和人家親姐姐講了,親姐姐又去外麵瞎傳,都要氣死她了。那嘴一點兒不嚴實。
大半輩子混下來,朱家伯母悲哀的發現,沒交下一個人。
倒是侄兒的嶽母白玉蘭,那人,她瞧著不錯,和這樣的人聊心裏話能放心,還沒有利弊關係,能給她實心實意多出主意。
這也是朱家伯母最近心口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