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是在和你說我爺的積蓄,你扯哪去啦,我這不是怕你有了後婆婆吃虧嘛。”
左裏正的三兒媳聞言,倒是沒抓著這個話題聊,發現女兒呐呐臉紅著,就沒再捧別人故意貶低自個姑娘,
隻要孩子能踏實過日子,別再眼饞別人就行。有多大飯碗吃多少飯。
這才順著女兒的話拐了彎:“行,那就說你爺的事兒。我隻問你,你爺給人家娶進門,不住在外麵,那積蓄就不會被哄了去?到底是你沒看透還是我想不開,你爺都已經將咱家破船補好,就為人家能高興一些,給人家劃起船來恨不得不用槳,用手。”
美的啊,劃船不用槳,全靠浪。
但這話不能說出來,她一個做晚輩兒媳婦的。
總之,左裏正的三兒媳現在想開了,秀花嬸子想哄公爹手裏的錢,要是用心怎麼都能哄到。和住在哪裏沒關係,隻看秀花嬸子想不想,以及公爹能被哄到什麼程度了。
那不是她著急就能辦到的。
倒是有可能因著她漏了心思不高興,惹得公爹更不滿,秀花嬸子到時成了後娘,再一吹枕頭風,那她和老三才叫真傻呢。
沒看大嫂就不吱聲嘛,和左家走得近,大嫂能去釀酒掙錢,底下現在還帶著三個新手,小兒子更是被安排進縣衙。
瞧這樣,如若朱興德他們順利運酒歸來,搞好了大嫂家的大兒子也能借左家光去官府謀一官半職。
這話可不是她瞎說。
前一陣忙完自家,幫左家耕荒地歇腳那陣,大夥坐在樹根底下朱興德就提過這茬,左撇子還當他們麵前特意囑咐大女婿,對對,當個事兒給辦,這都是自家人。
嗯,退一步來講,就算朱興德沒辦到,後麵還有羅峻熙呢。
所以正是因為這些能想得到的好處,你看二嫂見到秀花嬸子的小房就一點兒沒著急,還嘴可甜多次表示說:
“等秀花嬸子和爹辦喜事那天,咱們做子女的可不能認為兩位老人有積蓄就不掏錢。能給旁人成親隨禮,因為是自家父母就不掏啦?沒那個道理,我們這一房可得多拿些孝順爹和秀花嬸子。”
左裏正的三兒媳打算幹脆學她二嫂,放寬了心。
且細想想,要是公爹和秀花成親後不住在這麵,不是更好?
這樣還不用她們要伺候倆老人呢。
左裏正的孫女聽完咂舌,娘不可能騙她。
看來後奶奶很厲害,她爺還沒給人娶進門,就很聽那麵的花。
相容的勸誡還在不同場合發生,雖然很是沒必要。
左裏正大兒媳回趟娘家送二斤肉,她娘家媽在做飯時也問起這事兒,很是擔憂的提醒:“要是搬到那麵住,慢慢的,不再和親兒子孫子們朝夕相處,我那老親家更容易被那麵哄住。你和姑爺為這個家任勞任怨的,不能不多琢磨一些。”
她嫂子從旁還補了句:“小姑子,娘真是為你好,當然了,咱也不惦記那頭的新房子,畢竟別看那位嬸子年輕,誰死在前頭還不一定。”
左裏正的大兒媳都聽笑了,咋這麼多人未雨綢繆呢。
要依她說,在哪呢要成親。
她當娘家嫂子麵前沒解釋為啥很信任秀花嬸子,隻稍稍說了幾句:
“現在是我公爹上杆子的不行,人家那麵卻不要嫁。
知道左家幾位孫女婿要出門去前線送酒,我公爹立馬提出家裏幹活人手不夠用,要不然成親吧,正好能讓我男人還有幾位小叔子更方便幫左家幹活,那樣就不怕被人講究了。
可是秀花嬸子沒同意,左家人也說,越是這樣越不能這時候成親。”
她嫂子聽完直嘖嘖,好像有點兒不相信似的反問:“讓你們白給他們幹活,左家人還拒絕?”
到了私下裏,左家大兒媳才和娘家媽說了真實想法:
“娘,別再勸我們這麵和左家多留心眼的話,我聽了煩。
本來後到一起的就該更用心相處,才會讓兩家人和和睦睦,要是起頭就怕這怕那存心眼,那我們做子女的,還不如幹脆頂著不孝的帽子攔著公爹不讓再娶呢。那樣指定錢不會給外人花。
可我要說句公道話,我秀花嬸子還不是那樣的人,你看吉三、你看李二一家子。
秀花嬸子要真是像外麵那些老娘們猜的那樣,壓根兒不會讓前麵兩家的繼子都念著她好,一心一意將她當親娘侍奉。更不會容他們來撲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