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攻略河套地區。
顯德十八年,柴榮正式改革天下製度,分天下為兩京十三行省,行省用漢時州郡舊稱。
顯德十九年,周軍北克遼中京大定府和,耶律賢倉皇逃至上京臨潢府。
顯德二十年六月,周軍奪取取遼東地區,正當柴榮繼續謀劃進攻遼國剩餘地區時,突發疾病,詔書立梁王柴宗訓為太子,不久後病逝。
梁王柴宗訓次月在柩前繼位。
柴宗訓沒有其父的神武英略,性情仁厚。
當看到二十年不間斷的戰爭使天下疲憊時,他力排眾議,答應遼國使者的求和,力主休兵止戈,使天下休養生息。
此後,周遼兩國並沒有大的武裝衝突,邊境百姓享受了百年的太平……
武安回想著腦袋的信息,感歎柴榮果然牛逼,趙大不能比,至於前世網紅‘高粱河車神’趙老二~
靠!
咱不評價飆車的人。
尤其飆的還是他麼的驢車!
吐槽了幾句,又開始想到自己現在的處境~
武安出身世代漁民,小時候隻拖拖拉拉的讀過幾年私塾,基礎的字倒是大體認識,前麵那段曆史就是同族教書先生閑聊時說的。
靠科舉出頭是絕對不成的。
文的不成,隻能來武的。
武安因靠海不缺魚肉吃,長得身高體壯,長大後又喜好刀槍棍棒,膽子大,在村子裏稱王稱霸,若不然也不會在十八歲時就敢販賣私鹽。
強壯的身體是他最重要的本錢了。
說實話這時代沒有保鮮冷藏技術,魚獲除了醃製,新鮮的魚獲隻能就近賣,遠了隻能發臭丟掉。
鄉下普遍窮,賣不出多少錢,漁民隻能去附近縣城賣,但進城又要交稅,而這幾年稅是越交越高。
因為靠近海邊,土地貧瘠又缺淡水,家裏的十五畝地玩出花也填不飽七口人的肚子,更不要說還要繳稅。
種地、打漁都養不活家口。
再說重活一世難道還要做普通人嗎?
那太沒出息,也為各位前輩丟臉啊!
想著以後的出路,想來想去還是隻有販賣私鹽這一條路好走。
現在天下享了百十年的太平日子,漸漸的有了亂象。
想想也是,人口日繁,律法日益鬆弛,土地兼並越演越烈,據武安知曉,但但東莞王府近幾年就趁著水旱災害兼並了一萬多畝良田。
宗室繁衍日盛,天下有名號的王府就有近百個!
朝廷早晚會被拖垮。
不堪重負啊!
要是太平盛世武安絕不會走這條路,眼下也隻能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了。
好在武安以前就出生在在遼東半島,小時候見過海邊怎樣曬鹽,說實話現在海鹽製取技術太差了。
武安販賣的私鹽吃起來又苦又澀,顏色還發黃。
現在他有技術能出產好的精鹽。
不過又想到他僅僅是一個小小漁民,沒有勢力,沒有關係,太出挑,在萬惡封建王朝,早晚會被吃的骨頭渣不剩。
沒有自保能力之前他隻能佝著。
做事隻能一步步慢慢來……
想著未來的規劃,眼袋漸漸發沉,武安就這樣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武安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小聲說話聲,睜開眼時狹窄的小屋已經站了幾個人。
仔細看去,正是原主的幾個結義夥伴。
。您提供大神古代我是一個鹽販子的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