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兄弟(2 / 3)

三人看武安直接暈過去,怎麼叫喊也不醒,知道出了大問題,簡單收拾一下現場,抬著武安趕了回來。

後麵的事武安卻是不知道了。

武安問道:“咱們這次的貨藏好了嗎?”

要知道兩擔鹽對於現在的武安也是一筆很大的收入。

再說還有兵器正是現在他需要的。

“當日事急,我們把鹽藏在半路上……”韓潮說到這裏看了一眼門,才壓低聲音繼續說道,“兩把腰刀、三把短刀藏在另一處。”

韓湧也道:“那時要抬著哥哥,路上太過顯眼,沒敢帶回來。”

武安很是滿意,幾個兄弟都是有腦子的人,想了想道:“出了人命,現在風聲正緊,等過幾日風平浪靜,我身體好了再去取。”

三人點頭答應著,他們一向都是聽武安的安排。

武安又問道:“那幾個人處理好了嗎?”

“我們三人隨便找個山溝丟下去了,幹這種營生的家裏不敢報官,即使找到了想來也不能驚動官府。”

武安看了三人一眼,擔心他們舍不得錢財,又囑咐道:“這幾日千萬不要去那附近打探,咱們的買賣也停一下,小心一點沒錯。”

韓潮、韓湧兩兄弟點點頭,吳玉寶突然說道:“大哥,那幾人應該是韓家村裏的人。”

武安驚訝問道:“三弟,那裏麵有你認識的人嗎?”

“上月,我去縣城酒家去探望舅舅,他們幾個人在大堂吃酒,吆五喝六的,我瞧著他們像刀口舔血的人,就偷偷多看了幾眼,當日我看的就有些麵熟,今日又回想起來,應該沒錯。”

吳玉寶的舅舅在縣城最大的酒館給遠房親戚當算賬先生,因為僅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舅舅舅母待吳玉寶極好,兩家早已決定親上加親,若不是表妹年紀太小,恐怕兩人早就成親了。

所以,吳玉寶經常去縣城走動。

而韓家村在方圓幾百裏都大大有名!

當然是惡名!

韓家村在大海的西北方,離漁村有一百多裏地遠,離武安出事的地方有三四十裏,當地民風彪悍,常年以打劫過路的商旅為業。

當地人號稱“忙時耕田,閑時打劫”,把打劫和耕田都當成‘正經’營生,村裏人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韓家村最出名的還是七年前劫了東莞王府的財貨。

因為臭名遠揚,一般過路的商旅都不走韓家村附近,東莞王府的車隊自然不怕,認為吃了熊心豹子膽韓家村也不敢劫掠。

韓家村因為商旅不走附近了,打劫的收入大減,當十幾輛馬車的車隊大搖大擺的路過官道時,眼熱的韓家村二百多人竟不管不顧的圍了上去,無論王府管事如何威逼恐嚇都不讓步,直到勒索了二百貫的財物才放行。

恐怕這些賊子認為隻收了兩百貫的財物已經是給王府麵子了。

不過這可惹下大禍,沒多久,聽到管事的彙報,丟麵更丟財的東莞王暴怒,很快指使官兵包圍韓家村。

太歲頭上動土的劫匪很快得到報應。

一番審訊之下,大部分青壯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剩下的漏網之魚在消停幾年後,也隻能偶爾小打小鬧。

若是幾年前,武安還有些擔心,現在聽說吳玉寶認出是韓家村的人,徹底放下心來,不足為慮了。

韓家村的人早已將整個密州府和東莞王府得罪幹淨,自身也被殺怕了,他們絕對不敢走官府的路子。

武安擔心的就是黑白兩道通吃的人。

根據武安的信息,韓家村這樣劫道的隻能是小劫匪,青州西北的響馬才是真正的大盜,就連當地官府都頭疼萬分。

隋末唐初的大將秦瓊就是響馬出身,那可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兄弟幾人又說了一會話,武安知道這幾日他們幾個太累了,韓湧都打了好幾個哈欠,就讓他們先各回家裏休息,明日再來敘話。

看著兄弟幾個高興的走了,武安坐在凳子上沉思著。

以後做事單靠幾人是不能夠的,村裏有一百多戶人家大部分姓武,其餘是韓吳兩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