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過後,武安開始按照計劃西進。
這次進軍是對大周的最後一戰。
齊州附近已經集結了二十五萬大軍,這是一股足以滅國的軍事力量。
在出兵前,武安命人書寫奉天討周檄文,廣布四方。
檄文中曆數大周朝廷種種倒行逆施,點明柴氏將亡及武氏當興的現實,突出大商的正義性,並號召四方有誌之士棄暗投明。
武安命張暑為先鋒,率三萬精兵為大軍開路,隨後自己統領二十萬大軍開拔。
一路經過州縣紛紛望風而降,張暑兵不血刃的直達大周東都汴京城。
此時真正控製東都的是大周忠國公韓澤。
韓澤本來在荊州北麵抵禦襄王和蜀王叛軍,雙方一直互有勝負,陷入了僵持。
武安南下橫掃徐州和江南後,打破了他們的僵局。
不論是襄王和蜀王,還是朝廷方麵都沒有心思再戰下去,彼此都明白對方已經不是最大的敵人。
此後,雙方都保持了默契,不再互相攻伐。
襄王和蜀王集中兵力南下爭奪地盤,以此抵禦大商的進攻。
忠國公韓澤眼見局勢不可收拾,在和親家宋國公趙端秘密聯絡後,並沒有繼續在南麵待下去。
留下少量兵馬駐守,自己率領大軍直接來到東都汴京城,為兩家未來做兩手準備。
韓澤身為世襲國公自身帶來的影響很大。
特別是他率領數十萬東都軍民直接投降大周,引起四方震動。
此後,武安在行軍路上,各地請降的降書絡繹不絕送到他麵前,甚至北麵冀州和幽州的地方官將也多有投誠者。
洛陽城。
自從前日汴京失陷的消息傳來,城內軍民陷入混亂之中,各種流言滿天飛。
隨後宋國公趙端以嚴查奸細的名義,不經過政事堂和樞密院,私自下令封禁全城。
並將勳貴們掌控的禁軍全部發動起來,隱隱有包圍皇城的動作。
這下城內明眼人都知道勳貴們要幹什麼。
宋國公和忠國公不愧是親家。
忠國公韓澤獻了開封城,宋國公趙端這是要有樣學樣,再獻中都洛陽城。
宋國公府。
外麵早已被禁軍將士層層護衛。
以趙端為首的勳貴掌握洛陽周邊五成以上兵力,重興帝掌控三成,其餘兩成則保持中立。.伍2⓪.С○м҈
隻要趙端等人不被襲殺,重興帝幾乎翻不了天。
因此趙端等勳貴這幾日小心謹慎,自城內禁嚴後,再也沒出去,防備有心人算計。
趙端獨自端坐在大堂上,身旁站著三子趙嘉。
下麵坐滿了各家勳貴,眾人吵吵鬧鬧的,商議著到底該不該去捉拿重興帝。
冀國公高俊一臉激動道:“吾等計謀早已泄露,此時應該趕緊派兵控製宮城,不給外人可乘之機,免的夜長夢多。”
“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