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建立,皇帝登基,功臣宿將自然要加官進爵。
封賞群臣還不夠,為了讓天下百姓同沐皇恩,大赦天下和減免賦稅也是應有之意。
以往大赦天下,除了十惡之罪外,其餘罪犯都要免罪或降罪。
武安覺得有些不妥,殺人者抵命這是常識,不然對於受害者及其親屬不公平。
為此大赦罪犯時,武安命刑部等添加了很多限製條件。
封建社會,很多罪犯其實犯的都是小錯,或不少人都是被貪官汙吏迫害才不得已犯事。
若不是如此,武安根本不會同意大赦天下。
前朝時苛捐雜稅過多,官吏名目繁多收稅,甚至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百姓早已不堪重負。
婚嫁喪娶都要收稅,就差收取呼吸稅了!
為了彰顯自己的恩德,大商將這些壓迫百姓的苛捐雜稅全部廢除。
詔令下達,洛陽城百姓歡呼雀躍,他們總算嚐到了新朝的恩惠,官民紛紛稱頌武安是明君聖主。
此時天下未定,大商府庫不足,少了這麼一大筆收入,武安不得不肉疼的從內庫中借出一大筆錢。
雖然整個國家都是自己的,但要想國庫還錢怕是很難。
根據後世的經驗,大商在統一天下後,肯定要在天下重新清丈土地,進行稅賦改革,施行攤丁入畝的政策。
改革肯定是讓一部分人受益,同時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切身權益。
而往往大地主大官僚是改革最大障礙。
國初改革是最好的時期,開國君主的威望和權力是後世繼承者所沒有的,而越往後阻力會越來越大。
這日是早朝的日子。
勤政的皇帝除了官員休沐,基本上每日一朝。
當然曆史上保持下來的幾乎沒有。
武安自然不想每日天不亮就早起受罪,規定每三日大朝。
首先禮部呈上禦名名單。
武安登基後,臣民必須避諱君名。
直呼君主名諱犯了大不敬之罪,這可是十惡罪之一。
而“安”字是常用字,不能為了武安一人就讓全天下人都改了習慣。
為了施恩天下,皇帝一般會選取生僻字作為自己的新名字。
武安的女前輩武媚娘就為自己取了一個吊炸天的新名字——武曌。
仔細看看禮部給自己取的新名字,武安倒不太在意。
反正如今除了鬱氏外,誰也不敢叫他名諱,改成什麼都一樣。
武安隨意挑了一個看著順眼的。
接著各部陸續上奏分管的政事。
下朝後,武安將六部尚書叫到內殿議事。
劉從明走出大殿,突然身後有人叫住了他。
“東莞伯。”
劉從明回身看見武毅和武勇穿著一身紅色的藩王蟒袍朝他走來,眼角抽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