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必須先出名(1 / 2)

“時不我待呀!”目送走了這位何尚書,何正無奈的自言自語道。

其實何正如何不知道悶聲發大財的道理,如果一般的情況下,他絕對不要什麼虛名,一個人默默的發財就夠了。

但問題是,地球快要沒了,太陽氦閃危機就要來了,而自己的重生和穿越,明顯就是為了拯救這個世界的這場危機來的。

何正並不傻,自己在看了流浪地球的紀錄片之後穿越重生的,再加上一重生就是和郭凡直接接觸的機會,還有係統直接就提示了太陽氦閃危機的爆發,以及循序漸進的任務設定,和直接給了自己一個moss,這一切都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係統的終極目的,便是讓何正推動流浪地球電影的計劃,在這個世界的水球上麵重演。

別看電影裏麵輕描淡寫的一句組成聯合政府,以及第2部裏麵的各個國家一些簡單的算計,流浪地球計劃就直接成功推進了。

但放在現實中,這個計劃能夠推動成功的幾率不超過0.01%。

道理很簡單,這個計劃的成本太高,難度也過高了。

且不說直接在地球表麵安裝行星發動機,在技術上究竟有多少的可行性。

隻說一點,在電影中聯合政府是新建了12,000座行星發動機的,每一座行星發動機的大小都相當於一座喜馬拉雅山的水平。

這需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和資源,是光是用大腦想一想,就會覺得非常恐怖的事情。人類這100年來所消耗的所有鋼鐵與資源加在一起,還不夠建設這12,000座行星發動機的。

當然了,如果人類隻有流浪地球這麼一個計劃的話,那也是可以集中全部力量去做的。

但問題是人類明明有更多,看上去更好的辦法。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飛船派,建設大量的宇宙飛船,然後利用這些宇宙飛船將全地球的人類運輸到另一個新的星球去。

或者是就像電影裏麵所創造的數字生命派那樣,集中全球的力量建造一艘集中了人類最高科技與力量和資源的飛船,這架飛船上除了少部分給員維護設備之外,其餘全部都搭在服務器和電腦,讓幾十億人類的意識生命都能夠生活在一台電腦裏麵,甚至還可以在裏麵造一個超級網遊,幹脆所有人類都在網遊裏麵過日子豈不是更加幸福。

其實在看完第1部電影之後,何正反倒是非常堅定的飛船派,因為通過建造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根本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因為有人計算過,如果想要達到小說中描述的能夠讓地球脫離太陽引力的力量,最少也需要電影裏麵100倍左右的推力才能夠實現。

但推力其實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地殼的承受能力。

地球並不是一個完全由岩石構成的泥土疙瘩,事實上在地殼之下是一層地幔層,裏麵充斥的全部都是炙熱的岩漿。

這也是板塊漂移說的根本,地表其實是處於漂浮狀態的,當巨大的力量通過行星發動機施加到地表身上的時候,這些推動力的大部分並不會用來推動地球,反而會直接推動地殼板塊進行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