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206章 【當野蠻人來敲門】(1 / 3)

春節過後,林祖輝很快投入到工作當中,今年(1987年)是他的關鍵一年,隻要一切順利,他的財勢將會達到十大財閥的程度,甚至是靠前的財閥。

這樣一來,林祖輝明年(1988年)就可以考慮朝海外或內地發展;不僅僅如此,隻要做好了今年的事業,林祖輝以後就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人生。

2月3日(初六),星期二。

林祖輝喊來梁真勳和陸東來,說道:“本周五,國泰城市供股集資,每五股供兩股,你們抓緊時間去辦!”

梁真勳和陸東來並無意外,年前老板就已經和各家銀行磋商,並借貸了12.8億的巨款。而大酒店的收購款需要15.8億,剩下的3億自然是從供股集資中湊得。

國泰城市本來是有三億多的流動資金,不過上個月被以三倍杠杆,買入了9億價值的藍籌股;而且買點還不錯,一月中旬正好有一波下跌(2450點),一月最後一周又給漲了上來(2550點)。

“好,我們馬上去準備!”

林祖輝點點頭,又對梁真勳說道:“這次新時代地產供股1.6億後,賬上還能餘下11億資金,先暫時不動了!”

上個月,新時代地產已經買入了6億地皮和舊樓,這次供股集資需要支出1.6億;至於剩下的11億資金,林祖輝打算去向置地直接購買土地儲備。

因為他知道,本月怡和策略就將上市,怡和係的結構重整就將宣告結束。

而置地有意放盤的信號,也將隨之出現。

與其在市場上一點點購買,還不如直接吞下置地那十幾億的土地儲備。

梁真勳提醒道:“老板,現在外麵的物業升值很快,我們的資金又是借貸的!”

他的意思是將貸款放在那裏,不僅會產生利息,而且還會造成高價買入土地。

“我知道!”

林祖輝隻需說三個字,梁真勳便認真的點點頭,他隻是負責提醒,雖然不一定有必要。

待兩人走後,林祖輝輕鬆的靠在座椅上,放鬆起來。

債不壓身,就是他現在的狀態!

......

1987年2月初,怡和宣布成立一間新上市公司——怡和策略(怡策),由怡和策略直接控製置地、牛奶國際、文華東方酒店的股權;其中,怡和策略持有置地的股權為26%。

而置地原本持有怡和的股權,改由怡和策略持有。

怡和、置地脫鉤,維持七年之久的互控關係結束。

怡和、怡和策略,開始互相控製,怡和持有19%的怡和策略,怡和策略持有26%的怡和(大股東凱瑟克家族的控股數量未知,估計在10%左右)。

怡和、置地係大改組後,怡策替代了怡和的控股功能。

這樣怡和的外圍就有兩道防線:

最外圍的一道是置地、牛奶國際、文華東方;

第二道防線是怡和策略。

這樣,最裏的怡和就成為‘城中之城’。

凱瑟克家族鞏固了大本營(怡和),同時也意味著對置地控製的削弱。而置地的兩翼——文華東方、牛奶國際,自立門戶,置地的實力大減。

重要的是:置地被怡和係置身於最外圍,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凱瑟克家族有意放盤的信號,怡和待價而沽(當前置地市值160億,淨資產250億以上),擇高者得。

林祖輝聽聞怡和置地重組完成後,並沒有打算第一時間找上門。

他大概記得,四大家族在九月份才正式和置地談判收購(提出17元每股收購,高於市價五成,總股本24.5億股),但很快又被股災衝沒了。

等股災六個月後(全麵收購要按近六個月最高價收購,故安排在六個月後),四大家族再次談收購問題,顯然已經沒有了誠意(股災後隻肯12元每股)。

置地自然不肯出售,後來加上有人勸說不要將英資全部趕走香江,不利於香江的發展,四大家族才作罷。

既然知道沒有人可以收購置地,林祖輝隻要拿著大把的鈔票,將置地直接買空就可以了。

皇室大廈、夏愨大廈、土地儲備、地利根德閣豪宅大廈、銅鑼灣世貿中心、4個商場物業、怡東商場、新港中心商場、海運大廈、皇後大道九號,這些物業置地全部會出售,前世套現金額130億,後來的置地僅剩下中環七幢甲級商廈,中環以外的物業全部出售。

所以,林祖輝隻要逮住置地一直薅羊毛就行,直接買空置地,豈不是更好。

.......

周五。

恒生指數收盤2680點,國泰城市順利集資3.2億。

與此同時,林祖輝個人的30000張9月期指合約已經購入八成多,下周便可全部買入。

梁真勳和陸東來來到林祖輝的辦公室,一個身兼三家公司的董事,一個是國泰城市的總經理兼董事。

其實,林祖輝心裏已經打算將陸東來晚點調回總部或者華人置業,而國泰城市酒店管理將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酒店管理公司,旗下不僅要有自己的酒店品牌,還得收購酒店,甚至收購酒店品牌。

所以,國泰城市酒店管理將實行CEO的西式管理架構,CEO自然也是要聘請世界一流的人才。當然了,並不是全部實行西方管理方法和架構,隻要林祖輝這個董事長一定要實權在握,想解聘誰,誰就給他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