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信息科技巨頭】(1 / 3)

回到香江,已經是五月中旬,香江的房地產已經步入最後的瘋狂階段,各種記錄瘋狂刷新:

將軍澳東港城的330個住宅單元,三天內獲得27000多個登記認購,打破香江有史以來登記認購最高紀錄,超額認購88倍,凍結資金95億港幣。

娛樂行大廈39.6億港幣售出,單價2.2萬元每平方尺,創造寫字樓銷售新紀錄。

3月初,信和置業聯合大股東黃氏家族以118.2億高價奪得柴灣小西灣一幅非工業用地,創下港府官地拍賣紀錄(不包括投標項目)。

而麵臨撤退的港英政府,再分別以55億和60.6億的價格,售出赤柱黃麻道金和九龍環海街的兩幅地皮。

一個個瘋狂的地產紀錄刷新,香江的地市儼然已經步入最高峰。

如此好的市道,新時代集團的出貨,自然是一番順風,並且價格是非常理想。

就拿八十年代後期收購的樂古置業四幢大廈來說,當時成本價不過10億港幣,再加上後期的並樓、重建,一共投資也不過30億港幣出頭;但如今,四幢大廈一共出售了108億港幣,可謂大賺特賺。

娛樂行大廈也是如此,八七股災時,他隻值4億港幣,其後重建花了5億港幣,總成本才9億港幣,而售出39.6億港幣,漲幅之大,讓人咂舌;這還不算,這些年收的租金,回報率讓人驚歎。

新時代集團在五個月之內,套現5幢大廈、3座購物商場(還有兩座在準備出售)、三個半山豪宅項目(還有梅道1號在準備),獲利近300億;

與此同時,新時代集團在官地拍賣會上,幾乎顆粒無收;

種種跡象表明,新時代集團在‘看澹’香江樓市,一時間,傳媒紛紛反應過來,開始報道新時代集團的動作。

而當新時代集團宣布以102億港幣的價格,在巴西拍得‘澹水河穀’16.3%的股權,進入礦產投資領域,香江媒體嘩然。

一眾媒體紛紛想打探消息,最終由新時代集團總裁陳斌出麵,接受了簡單的采訪。

依舊是老生常談:

“對於新時代集團來說,香江實在太小,所以尋求全球性的投資是必然的。”

“從新時代集團以前的海外投資項目來看,無疑都是非常成功的。”

“香江依舊是新時代集團的大本營,本集團無意減少香江的投資。以國金中心為例,整個項目投資高達460億港幣,新時代集團占股6成,僅這筆投資就是巨大的。還有數碼港的投資......”

雖然多少有些漏洞百出,但香江的地市依舊我行我素,並沒有因為新時代集團的反常行為,而有所收斂。更何況,在有的人看來,新時代集團隻不過是‘不追高’而已。

新時代集團。

陳曉芬來到林祖輝的辦公室,彙報工作情況。

“老板,這個月下旬出售梅道1號,留下兩個最好的單元。”

留兩個最大最好的單元,當然是林祖輝想留著以後備用,包括地利根德閣二座也是如此,留下兩個頂層複式單元。

另外兩個半山豪宅項目,倒是沒有留住宅單元,全部售罄。

林祖輝點點頭,滿意的說道:“進展不錯!其它住宅項目呢?”

陳曉芬說道:“情況也非常的好,到六月底,我有信心售出5000個住宅單元,占全年的銷售目標的80%。”

其實香江有這樣一個情況:去年5月份,港府發布一個信息——在1994年1月至1996年5月的這段時間裏,經政府批出銷售樓花許可的住宅樓盤62個,可提供住宅單位4萬多個,但截至1996年5月,隻有40%在市麵推出,其餘60%的單位或是未曾推出,或是留著內部認購。

也就是說,很多地產商可能存在有樓盤不售的情況,捂在手裏麵收租,或擇機再售。

如今市道又這麼好,新時代集團可不管那麼多,上半年完成5000個住宅單元,顯然屬於‘傾銷’了(全年計劃6200個住宅單元)。

當然了,如今香江樓市的缺口很大,就是上萬個住宅單元推出,也能消化掉。假設不是東南亞那邊發生金融危機,香江的泡沫不會那麼快戳破。

林祖輝思考了一下,說道:“這個進度還可以,不過七八月份爭取再銷售1200個,爭取提前完成今年的目標。”

陳曉芬已經猜測出老板的一些心思,大概是老板認為香江樓市漲幅太快,要進入調整期了,所以提前售罄。當然了,至於金融危機大暴跌,哪怕是林祖輝最親近的人,也不會猜出來。

“沒問題!”

待陳曉芬離開後,林祖輝露出一絲笑容,知道曆史走勢的感覺太好了。

新時代集團不僅僅高位套現寫字樓、商鋪、住宅,就連租金最近一年都在爭取簽署長約合同,當然了,都是在盡量爭取簽署長約,不是強製性的。

........

傳媒大廈。

林祖輝坐在辦公室裏,聽取了萬輝傳媒集團旗下四大子公司總裁的工作彙報,成績讓他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