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姚師爺的情況漸漸穩定下來,我便拿出這次從湘西帶回的文物請他過目。
湘軍寶藏最有價值的,應該就是忠王府的金如意,雖然還有其他太平天國的文物,但這是唯一能夠證明是李秀成的東西,價值也不是一般太平天國的文物可比。
因為黃金貴重,一般的金如意要麼很小,要麼是包金的或者鏤空的,總之是盡量減少黃金用料,但這一柄金如意是實心的,紋飾精美,鑲嵌著珍珠、綠鬆石、貓眼石、珊瑚等寶物,長度18厘米,我稱了一下竟有1.2公斤。
別說這是李秀成的文物,就算當成現代工藝,這件金如意也能值個二三十萬,畢竟是金子做的啊。
“看來湘西這一趟你沒白跑。”姚師爺摩挲著手裏的金如意,樂嗬嗬的說。
“對了師爺,我再給您看件東西。”我把薑老頭臨終塞給我的銅貝拿出來。
姚師爺連忙放下金如意,拿起銅貝,仔細看著上麵的鬼臉:“這兩筆沒有鏽蝕的痕跡,像是後麵刻上去的,從包漿上看,也有百來年了。”
“您說會不會是楚門冊的那把鑰匙?”
“很有可能,楚門冊的信物就是一枚楚國銅貝,而且特意劃了兩道很深的痕跡,一般情況不會有人在古錢幣上做這種手腳,隻有山海閣的鑰匙是這樣的。”
晚清時局動蕩,冊門多年儲存的寶藏,都放在一個叫山海閣的地方,冊門的八大冊,每人保存一把鑰匙,鑰匙都是以古代錢幣改造而成,比如我們是燕門冊,鑰匙就是燕明刀,楚門冊的鑰匙就是楚國銅貝。
如果不說,沒人會覺得銅貝會是一把鑰匙,因為銅貝是仿造貝殼做的錢幣,看著像是一塊髒兮兮的小饅頭,被人在上麵刻了一個類似鬼臉的文字。
至於怎麼解讀這個文字,業內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哭字,有人說是咒字,秦始皇書同文之後,其他國家的文字都被消滅,現在的專家給不出定論,總之這個文字看起來比較詭異,上麵兩個口,就像一雙眼睛,眼珠是凸出來的,所以才有鬼臉之名。
姚師爺點上煙杆,抽了一口,問道:“這枚銅貝怎麼來的?”
我就將薑老頭的事說了一遍,姚師爺若有所思:“楚門當年出了兩個人物,紅倌人、綠娘子,都是兩湖流域著名的土夫子,聽說紅倌人收了一個徒弟就是姓薑,看來是這個人沒錯了。”
“師爺,您見過薑老頭嗎?”
“沒見過,但我見過他師父紅倌人,那也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這位老爺子除了倒鬥之外,還是花鼓戲班的名角兒,當年很有名的。”
看過《盜墓筆記》的朋友都知道,老九門裏頭也有一個人會唱戲,別號紅官,估計正是以紅倌人作為原型塑造的人物。
姚師爺跟我說了一些當年的往事,讓我把那枚銅貝收好。
我在家裏休息了兩日,繼續我的撿漏事業,作為尋寶來說,撿漏是風險最低的一種,唯一的風險就是打眼。
好在這個時期,真貨比較多,因為現在的文物價錢偏低,仿造一件東西的成本可能都不夠,所以一般的文物沒人仿造,地攤上的瓷器一件幾十塊,你仿造它幹嘛?
白天我去潘家村和流漓廠,晚上去各大鬼市,一天摟個三五件文物回家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