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體上,他們還是打算以造反來得到最好的“招撫”條件。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斷的以一切手段表達願意接受招撫的意思。一開始這是緩兵之計,用來拖延官兵的鎮壓的到來,盡量擴大地盤,增加實力。
隻要有了強大的實力,就能向朝廷提出足夠的條件。而這個條件,是很多東江出身的將領一直有所企圖的。
那就將東江鎮變成名義上隸屬於大明,實際能夠遊走於大明和後金之間的第三勢力。
這樣的苗頭,在當時的關寧鎮已經隱隱約約出現――統兵的將門家族正在向軍閥轉化,不但坐領大筆的軍餉,朝廷也開始漸漸的指揮不靈了。
比之於關寧鎮,東江鎮坐鎮遼海之上,進可牽製企圖入關的後金,退可威脅大明的京師和山東,朝廷為了對付後金,確保側翼的安全,隻能源源不斷的輸送軍餉糧食,讓他們形成事實上的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這就是東江軍人一直冀圖的“結滿挾鮮”的故技,在明清兩強的夾縫中建立第三勢力。
一度在毛文龍死後左右東江鎮的劉興祚兄弟,就曾經有這樣的打算。但是劉氏兄弟不是追隨毛文龍起兵的東江舊人,號召力有限,所以最終不能成事。
相比之下李九成、孔有德這些人,幾乎全是當年跟隨毛文龍起兵,一手締造東江的舊部,李九成還當過東江副總兵,在東江舊人中威望很高。
隻要朝廷願意招撫,由李九成出任東江總兵,東江舊部就能擺脫黃龍這個“外人”。放開手腳自由行事了。
算盤固然打得不錯,但是孔有德深知事情不會有這麼簡單――特別是在幾天前,孫元化居然離奇的從軟禁他的監軍道衙門消失了,還消失的無影無蹤!
看守他的衛兵,要麼死了,要麼就一無所知。雖說派駐在監軍道衙門的守兵全是遼人,但是事發之後還是用嚴刑拷問了守衛,結果一無所獲。他們要麼睡著了,要麼就什麼也沒聽到、看到。
失去了孫元化,也就失去了他們手中的最大砝碼,比起一起被俘的其他幾個官員,孫元化的官位最高,在朝中的關係最廣,又是登萊地區的最高長官,他的一言一行都能起到很大的影響,原先李九成等人就打算利用他出麵和朝廷聯係招撫事宜。
孫元化的離奇失蹤,還帶來了更可怕的潛在威脅,那就是,到底是什麼人,能夠在重兵把守之下的登州城內神不知鬼不覺的將他帶走?
雖然在翌日在一座敵樓上發現守台士兵全部被殺,很有可能對方是越城而入,但是不敢是李還是孔,幾乎所有人都不相信有人有如此的本事――就算世上有紅線這樣的奇人,那她盜走也不過是一隻盒子,而孫元化是一個大活人。
失蹤的不僅有孫元化,還有伺候孫元化的二個僮仆和一個家丁。這四個大活人在漆黑的夜裏能大模大樣的從城牆上帶出登州城去,沒一個人敢說自己信。
當天就下達了不許外傳一切消息的命令,監軍道衙門內當天的其他看守隻要活著的,從上到下全滅了口。但是此事引起了叛軍高層之間的猜忌――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城內某個高層將領做得,他很可能將孫元化藏了起來,用來作為自己未來“反正”的本錢。
而孔有德又是受猜忌最深的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如果有人會這麼做,那麼孔有德就是最可能的人。
首先他受過孫元化的大恩――還不止於此,孫元化和孔有德之間的關係並非恩情這般簡單,許多人都聽說過孫元化能當上登萊巡撫,和孔有德暗中賄賂朝中大佬有關的傳聞。而孫元化當上登州巡撫之後,確實對孔有德不薄。
其次,孔有德在叛軍高層中的權柄和號召力僅次於李九成,如果要反正,他處在最有利的地位上――隻要幹掉李九成這個“首惡”,他不但無罪,搞不好還能有功。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是的孔有德的處境變得很是不利。(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