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亞洲解下指揮刀,洪璜楠的女勤務兵立刻接了過去,掛在牆上。室內放著一組藤椅沙發,他便在沙發上落座,女勤務兵隨後上了六層,在上麵一陣忙碌,不一會,隻見她小心翼翼的端著茶盞從陡峭的樓梯上走了下來。
“軍長同誌,您的茶。”
席亞洲接過茶盞,茶盞不用說是極考究的了,茶葉也不是凡品,在這兵危戰凶之地,布置出這麼個安樂窩來享用好茶,元老院裏大約除了洪璜楠也沒有第二個人了。
洪璜楠在舊時空就出身優渥,會享受,有情調。是杜雯口中典型的“小資產階級”。自從和辦公廳合作搞82號特供商店之後,搜羅培養了一大批據說是為廣大元老服務的裁縫、首飾匠、製帽工人、鞋匠……等等專業人員,他自然也跟著“鳥槍換炮”的享受起來了。
就說他身上的製服,那便是82號商店的裁縫組精心製作的,按照元老院的軍事條例,正規軍少校以上的中高級軍官的製服可以在限定款式的前提下私人定製。
洪璜楠的製服從來都是專門定製的,以至於有元老諷刺說洪元老的製服快把他的腰都箍斷了。他現在身上這件聖五式陸軍製服用得是從英國進口的灰色細呢,裁剪極其講究,以至於除了他自己之外,其他人穿上都不合身。至於懸在牆上的指揮刀,也是82號店委托平秋盛元老從日本的刀劍匠師那裏訂做的,隻不過是做得歐式軍刀的款式。至於刀柄、刀鞘,更是82號中的工匠們窮極心血的精心打造。真所謂一朵花紋也可以說出三天三夜的故事來。
“怎麼樣?這茶好吧。是前線的戰利品――據說是進貢的。”洪璜楠在他對麵坐下了,“我正準備啟運一批回臨高去給大家嚐嚐新呢。”
席亞洲一時覺得很難理解麵前的這個男人,他這種不分場合的“享受氣質”到底是真心流露還是“和光同塵”的偽裝?
“這事不著急,還是先談談後勤情況吧。”
“目前的情況是,我們的兵站開設跟不上部隊的挺進速度。”洪璜楠說,“正如我們估計的那樣,部隊的挺進速度,取決於他們能走多快。不過眼下補給上的問題不大。”
按照洪璜楠的事先擬定的後勤補給計劃,廣東全省為華南軍兵站管區,管區司令部和總兵站就設在三水,同時沿水路和驛路開設兵站。
因為有西江、北江和東江天然水係的緣故,華南軍部隊基本上是沿著這三條水路開進的。即使對那些並不沿江的州縣,總得原則是隻要水路能夠承載小發艇的航行,也是盡量使用水路投送兵力。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士兵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體力;配屬的火炮可以隨隊開進;部隊還可以隨身攜帶較多的幹糧和彈藥。不但部隊用於作戰的小行李可以隨隊開拔,原本必須由後勤縱隊攜帶,用於部隊食宿的大行李也可以隨隊運輸,大大簡化了部隊開拔時候的組織難度。
由於事先在各地都作了準備,在珠三角挺進的時候,部隊沿途幾乎不需要聯勤補給,一是彈藥消耗極少,二是部隊所需的糧食、食鹽乃至燒柴,聯勤已經在各地作了安排。由大昌組織人員,將各地征收的“合理負擔”和萬盛租棧收取的租米運到交通節點,由部隊出具三聯單領取。大昌還按照聯勤的要求,就地組織婦女做飯,做熟後澆上鹽水拌合,用葦葉竹葉包成飯團後交給過路部隊。
水運部隊領取飯團之後,配上隨身攜帶的幹蘿卜絲、鹹菜之類的速食品即可以在船上邊前進邊吃飯。雖然熱量和蛋白質供應稍嫌不足,但是在船上幾乎沒什麼運動,也無需太多的熱量。
那些沿著驛路前進的部隊,按照相同的方法沿路補給。但是這種現地調達在西江、北江流域過了三水之後就無法運用了――因為廣州戰役的時候伏波軍基本隻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活動,在西北部最遠隻抵達了三水。因而在三水以西和以北的地區,沒有建立起合理負擔製度,萬盛租棧在這一地區也沒有可供收租的土地。
元老院在這些地區沒有“聯絡員”,影響力也不如珠三角地區大。想要得到有序充分的夥食供應就必須依靠聯勤的補給了。
為此,聯勤利用船隻運載量大的優勢,不但每個水運連隊都按照輕三重二的標準儲備了攜行彈藥,軍糧方麵除了每個士兵隨身攜帶的兩日份“應急口糧”外,各連的大行李都攜帶了十日份的“攜行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