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玩市場(1 / 2)

魯西古城臨清縣,縣城中心有一座古樓,名曰“鼇頭磯”,取獨占鼇頭之意,元代會通河、明代永樂運河在此交彙。

此處自古三教九流、商賈雲集,臨清也素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美譽,盛極一時。

臨清古玩市場就在“鼇頭磯”附近,京杭運河穿過臨清直通京城,明、清年間,官船、商船、外夷使節船隻皆由此過,每年通航船隻數萬艘,居全國漕運之首,一時繁華無比。

現如今,此處運河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枯水期時,時常有人在運河內挖沙運土時,發現一些古董碎片甚至有完整的古董,一來二去,此類事情發生的多了,極大地刺激了尋寶一族挖寶的熱情,慢慢帶動了臨清的古玩市場。

春節剛過,陽光明媚,又適逢周末,古玩市場裏人聲鼎沸,路邊上也被小商販用不知真假的、來曆不明的稀奇古怪的各類古董鋪滿。看新奇熱鬧的、討價還價的,人來人往,倒也是熱鬧非凡。

“熱包子!薄皮大餡,剛出鍋的熱包子……”

一個身高176cm左右,帶著無框眼鏡,身穿黑色羽絨服,略顯瘦弱的中年人推著一輛破舊的電動自行車,邊走邊吆喝。自行車後一個木箱子,用小棉被蓋著,用來保溫。

此人就是王寒,為人老實、醇厚。王寒夫婦在同一家國有企業上班,王寒大學畢業十多年了,是工廠搞技術的工程師,李蘭則是工會的一名幹事,由於企業效益不佳,夫婦二人收入也很低,不過,聽說單位最近要改製。

利用周末的時間,王寒、李蘭夫妻二人起早貪黑的做些包子,王寒運到到古玩市場裏來賣,由於味道不錯,食材又好,在古玩市場兩年賣下來,倒也積攢了不錯的名氣,頗受市場裏商家顧客的歡迎,尤其一些小商販,平常又當老板又當夥計的,忙著做生意,餓了就吃幾個包子墊墊肚子。

王寒生意好時一天能賣三百個左右的包子,賺百十塊錢貼補家用,一個月下來也能弄個千把塊錢,算是很不錯了。

“王老板,來賣包子啦。還別說,你家的包子味道還真不錯。”一家字畫店老板看到王寒,在門口招呼了一聲。

“紀老板,生意興隆呀!要不要來幾個包子嚐嚐。”生意人嘛,都圖個吉利,王寒毫不吝嗇的送上吉祥話。

“嗬嗬,我這生意不好做呀,看得人多,買的人少呀。正好早飯沒吃,給我來六個包子,對了,要白菜肉餡的。”紀老板嘴上這麼說,心裏很是受用。

“好咧,拿好。你先忙,我先去賣包子了,回頭再聊。”王寒用塑料袋裝了六個包子,接過錢,遞上包子。

看著市場裏擁擠的人群,王寒暗道:“今天市場裏人多,包子應該好賣,下午去買些禮物,晚上去給丈人祝壽,嶽父嶽母對自己一家三口那是沒的說。就是……哎,真不想去見李蘭那幾個兄弟姐妹,一個個的勢利眼。”

王寒父母在農村老家,沒有收入來源,又常年生病,王寒的兩個兄弟家境也不好,為了給父母看病,兄弟三人想方設法的增加收入。李蘭對此毫無怨言,還時常回去看望兩位老人,隻是,李蘭的幾個兄弟姐妹,時常在王寒夫婦麵前帶著居高臨下的眼神,說些怪話,讓王寒看著直冒火。

“這工資咋就還不漲哪?真是頭疼,實在不行就TM辭職不幹了,租個小門臉專門賣包子,肯定比單位那點死工資多不少。可是……萬一包子生意再不好,又沒有穩了定的收入,又要被他們嘲笑,到時候更頭疼。”

人往往就是這樣,想要個西瓜,又怕丟了自己手裏的芝麻,大學畢業十幾年了,昔日的雄心壯誌、昔日的棱棱角角被磨礪的愈來愈圓滑,激情澎湃的日子慢慢的遠去了。

在市場裏轉了幾圈,市場裏做買賣的人確實很多,王寒的生意也不錯,這會包子賣的差不多了,看看時間還早,王寒就想在市場裏轉轉,看看小玩意,散散心。

把自行車放在紀老板字畫店門口,打了聲招呼,就漫無目的地閑逛起來。有鋪麵的店裏是不進去的,就在路邊看看小攤販擺出來賣的東西,稀奇古怪的,什麼東西都有,王寒也就看個熱鬧,對古玩一行是一竅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