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夕陽灑落在江麵之上,浮光躍金,點點漁舟穿梭其中,美不勝收。
船隻在一處蘆葦蕩邊停靠,此處離開夏口有三十餘裏,看不到黑煙的蹤影,聽不見金鼓號角聲,江水“嘩嘩”地拍打著船身,安靜祥和。
等船隻停穩,楊安玄讓陰友齊通稟艙中的何太後等人,準備入艙拜見。
這艘艨舯艦是用來囚禁司馬德宗兄弟的,船上有何太後以及兩人的家眷,不便有太多雜人。除了幾名像陰友齊這樣的臣子外,護衛的兵丁百人,帶隊的是驍騎將軍馬宏。
桓玄進建康,馬宏不過是驍騎司馬,六軍為宮中宿衛,歸桓謙統領。桓謙對京中兵馬進行整頓,將自家親信塞進軍中把控六軍,原來的將領大都罷黜不用。
馬宏出身寒門,並無門閥背景,在六軍之中稱得上武藝出眾,被桓謙看重,擢升其為驍騎將軍,馬宏自然為桓家效忠。
桓玄遷司馬德宗前往尋陽,肯定要派人看守,若是讓桓家族人前去難免遭人詬病,馬宏原本鎮守過宮城,與琅琊王等人相識,於是差事便落到了他身上。
楊安玄告訴馬宏,武陵王司馬遵在建康恢複晉室,屆時讓他帶了何太後等人回返建康,這場大功足以讓他升官授爵。
馬宏滿心歡喜,對他來說無論晉楚,隻要能升官發財投靠誰都一樣。在看押司馬德宗的時候,馬宏對舊天子和琅琊王等人十分禮遇,吃食供給從不克扣怠慢,盡量滿足所求,相信去了建康會得到回報。
一幅涼簾掛在艙中,將內外隔成兩部。楊安玄入艙時往簾內張望了一眼,裏麵影影綽綽有人影在,不知陰慧珍是否在其中。
在陰友齊等人的引導下,楊安玄來到涼簾前雙膝跪倒,高聲道:“臣,雍州刺史楊安玄拜見太後,恭請福安。”
簾後傳出女子蒼老的聲音,“楊刺史請起,哀家聽陰掾說楊刺史甘冒大險前來營救天子,忠心可嘉。”
楊安玄再拜道:“微臣無能,不能救萬歲和琅琊王脫離險境,請太後降罪。”
簾後,太後何法倪居中而坐,司馬德宗皇後王神愛坐在左側,皇妃陰慧珍和羊芷蘭並坐在右側。
何太後是晉穆宗司馬聃的妻子,司馬聃兩歲即位,十九歲(公元361年)身亡,其後是簡文帝、孝武帝以及當今天子司馬德宗。何太後輩份極高,卻無子嗣,今年六十六歲,算是曆經皇室的腥風血雨。
桓玄篡位,一直深居永安居中的何太後也被桓玄趕往司徒府,經過太廟裏這位年過六旬的老太後停車痛哭,路人為之淚落。桓玄得知怒道:“天下禪讓替代是很平常的事,與姓何的女子有什麼關係!”下令把何法倪降為零陵縣君。與司馬德宗一起遷往尋陽。
簾後傳來幾聲有氣無力的咳聲,何太後歎道:“桓玄篡逆,國破家亡,天子顛沛流離,正須楊刺史這樣的忠貞之臣撥亂反正。哀家老了,隻希望有生之年能回歸建康,與穆帝同葬於永平陵中。”
老嫗哀聲,讓人心碎。楊安玄道:“太後請放心,朝庭兵馬已經擊敗桓玄,平滅叛逆就在眼前。等戰事稍歇,臣便送太後返京。”
何太後強振精神道:“有勞楊刺史了。待回到京中,哀家一定奏明天子對卿家封賞。”
接著又是劇烈的咳嗽聲,楊安玄忙告退離開。來到艙外,楊安玄問道:“太後可是身體不適?”
陰友齊輕輕搖頭,歎道:“太後年歲已大,桓玄裹脅天子前往江陵,太後便病了,一直纏綿病榻,珍兒在一旁盡心服伺,總算沒有大障。”
楊安玄皺眉道:“船行江上,缺醫少藥,太後的病耽誤不起,愚這就命人前往襄陽接陶郎中為太後診脈。”
陶郎中陶勝,從洛陽隨楊安玄到新息開醫館,其次子陶青入軍營為醫官,已是七品之職。
楊安玄成為雍州刺史之後,派人請陶勝來襄陽,陶世將新息城中的安世堂交於長子陶正,自己帶著次孫陶簡欣然來到襄陽,再起安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