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玄自下邑先前往睢陽,睢陽之戰太守徐衝居功甚偉,楊安玄升任其為梁郡、沛郡太守,賜錢五十萬。
劉裕率軍撤守彭城,寧陵縣令唐清逃回睢陽城,當初唐清投降劉裕是為勢所迫、保全百姓,楊安玄沒有怪罪,溫言撫慰,賜錢十萬仍命其為寧陵縣令。
至於原虞縣縣令蘇實主動降敵,而且為劉裕招降董竣,致使襄邑淪落,楊安玄下令追拿;襄縣縣令不戰而逃,被貶官撤職;一批立功的將士和官吏得到的提升和賞賜。
曆時一個半月,楊安玄從睢陽過許昌、襄城、南陽回歸襄陽,一路視察民情,考核官吏,嘉獎清正廉潔、處治貪穢枉法;舉善旌賢,探問百姓疾苦,詢問學庠興學情況,下令“刑罰無輕重,悉皆原降”……
從樊城過江,楊安玄帶著俞飛在襄陽北碼頭登岸。江上船行如梭、檣帆如林,碼頭上勞工揮汗如雨,一船船貨物從船上扛下,從碼頭扛上,嘈雜的吆喝聲充斥耳中。
楊安玄穿著便裝,牽著馬從船上走下,碼頭上一片忙碌,沒人留意這位便裝的雍公。
看著眼前繁忙景象,楊安玄感歎道:“襄陽城有些小了。”
轉瞬之間,楊安玄得襄陽已經十五年了。十五年間,襄陽城百姓從一萬六千戶激增至八萬餘戶,若算上學宮求學的學子、往來的流動人口,整個襄陽城人口超過五十萬。
原本的襄陽城根本容納不了這麼多人
口,楊安玄在襄陽城外擴建集市、村鎮。北、東兩麵為漢江所束縛,拓展的空間不大,便城南、城西興建起屋舍,連綿數十裏。
辛何參照建康坊市的規劃,將襄陽城南分為十六坊,城西劃為十二坊,這才容納下襄陽新增的數十萬人口。
襄陽城西市是最為熱鬧的地方,西市一擴再擴,已經無地再擴。請示過楊安玄後,辛何在襄陽學宮東側新增南市,將西市中的書肆、勾欄、糧市、布市遷往南市,緩解西市人滿為患、擁堵不堪之急。
隨著雍軍在戰場上取得一個個勝利,看好雍公奪取天下的人越來越多,紛紛前來襄陽購宅置地,襄陽城的地價飛漲,畝地十萬錢依舊有價無市。
購地之人退而求其次,襄陽城邊的中廬、邔縣、上黃、宜城以及漢江北岸的樊城、鄧縣等地也變得炙手可熱起來,世家、商賈前來買宅落戶的絡繹不絕。
策馬入城,認識雍公的人便多了起來,不斷有百姓熱情地與楊安玄打招呼,楊安玄將馬匹交給親衛,步行前往府邸,足足走了小半個時辰。
世子楊愔帶著辛何、習辟疆、趙田等文武早在府門外迎接,府門前站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
楊愔在父親身前拜倒,楊安玄扶起兒子,牽著楊愔的手在眾佐僚的簇擁下站在府門前向百姓們揮手示意,不知是誰率先跪倒,高聲呼道:“恭迎雍公歸來。”
雍公府前,近千人拜
伏於地,齊聲高呼“恭迎雍公歸來”,整個襄陽城都為之震動。這座城池的主人回返,讓整個襄陽城一片歡聲笑語,普城同慶。
楊安玄回後宅與家人團聚,拜見母親袁氏,孔氏和陰氏帶著兒女拜見他,新媳婦司馬茂英跟在小丈夫楊愔的身邊下拜請安。
楊愔雖然成親,但年紀尚小,楊安玄讓孔苗告訴司馬茂英,等再過幾年圓房不遲,讓司馬茂英跟在孔苗身邊學著料理家務。
楊安玄見司馬茂英麵帶淒惶之色,心中暗歎,司馬茂英年僅十五歲便離開父母遠嫁襄陽,楊愔比她小三歲,還是個懵懂少年郎,還不知如何與她相處,即便孔苗對她甚好,想來司馬茂英終覺不安。
前些日子司馬德宗駕崩,司馬茂英自懂事以來便知皇室被劉裕架空,猜出大伯身死的幾分緣由,難免替自己的父母擔憂。她嫁於楊家,公公楊安玄與劉裕征戰不休,劉裕會不會遷怒於父母。
滿腹心事,無處訴說,司馬茂英這些日憂容滿麵,孔苗雖然加以寬解卻說不到要點,難解其惆悵。
楊安玄出聲寬慰道:“新婦(1)勿憂,劉裕短時內不會為難天子,萬一天子有事,愚定會派人相救,絕不食言。”
楊安玄威名赫赫,他說出來的話讓司馬茂英放心不少,盈盈拜倒謝道:“多謝大人。”
第二天上堂理事,一連忙了三天才將積累的案牘處理完,楊安玄對治下的情況有
了較為清晰的掌握。
與劉裕爭戰的幾大戰場,因為司馬德宗身死都暫時停戰,冬季來臨,楊安玄打算到明年再行出兵,不過這一次楊安玄將突破口放在荊州江陵。
江陵郡已然收複,腹脅之憂已解;劉裕退守彭城,已是守勢;東莞郡劉道慎防守嚴密,一時難圖;檀道濟在益州占著上風,若無兵馬支援暫時難以扭轉戰局。
司馬德宗駕崩,司馬休之等宗室子弟對劉裕恨之入骨,趙田稱司馬楚之接連對紀男城發動攻擊,司馬休之向襄陽請求增兵。
若能奪取江陵,既能解決荊州對襄陽的威脅,又能隔斷寧益與劉裕根據地的聯係。劉裕主力被牽製在彭城、東莞一帶,光靠夏口的兵力支援江陵作用有限。